編按:俗話說「春天後母面」,春季天氣經常陰情不定,濕度也高,也因此讓諾羅病毒、腸病毒、輪狀病毒…等許多病毒、細菌等病原有機可乘,容易影響腸胃健康。康涵菁中醫師表示,想要避免春天腸胃頻繁「鬧脾氣」,不妨從日常飲食調理做起,對症善用3茶飲也有助減緩、舒緩不適的發生。
春暖花開,動物自冬眠甦醒,大地充滿生機,《黃帝內經》提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因此,在傳統醫學理論中,春天的重點即在於「養肝」。
中醫觀點認為,以中醫基礎理論而言,以五行對應五臟與四季,春季與木氣相應,臟腑對應於肝,春天是肝木旺盛的季節,此時溫暖的氣候已然來臨,最適合走出戶外,吸收新鮮的空氣、保持身心順暢,把多餘的寒氣及濕氣等累積的廢物驅出體外,才是春分養生的基本法則。
胃痛、腹瀉?肝木克脾土易釀肝脾不和致「腸胃激躁症」
中醫認為「肝屬木,主疏泄」、「脾屬土,主運化」,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現障礙,則會引起情緒、精神壓力上的異常,導致自律神經的錯亂。按照五行理論,肝木克脾土造成「肝脾不和」的現象時就會出現消化道失常的症狀。
當腸子的蠕動發生改變,活動力增加時就會造成腹瀉,加上春分時節肝氣旺盛,臨床上常可見因壓力緊張導致的,包括胃痛、胃脹、呃逆、腹瀉等消化道疾患症狀,西醫也稱為「腸胃激躁症」。
圖/春分前後養生,平常的飲食可加強食物纖維的攝取,有助於減輕腸胃負擔,穀類、豆類、水果以及蔬菜是纖維的豐富來源。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春分養生這樣吃,少量多餐、高纖飲食、避免生冷寒涼
春分養生飲食首先對於可疑的過敏的食物,例如:蝦、蟹、牛奶、花生等儘量不食或少食用;生冷、冰凍、辛辣、油膩的食物適可而止。少量多餐、細嚼慢嚥,選擇容易消化、富於營養的食品,少飲含糖的碳酸的飲料,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可加強食物纖維的攝取
平常的飲食可加強食物纖維的攝取,有助於減輕腸胃負擔,穀類、豆類、水果以及蔬菜是纖維的豐富來源,高纖維食品能使結腸輕度擴張,防止進行性的腸道痙攣,一些纖維可以保持糞便中的水分,防止大便堅硬。
另外,高纖維食品可以避免脹氣和腹脹,對於一遇到壓力就習慣大吃大喝、無肉不歡的大腸激躁症患者,減少肉食的攝入和少量多餐,則有助於減輕痙攣疼痛和腹瀉症狀。
避免食用生菜、瓜果等寒性食物
而春分時節腹部受涼易腹瀉的朋友,則應避免食用生菜、瓜果等寒性食物。我會請患者將50公克的食鹽炒熱,裝在布袋內熨肚臍周圍,或是胡椒粒填滿肚臍,上面放熱水袋,可減輕腸痙攣引起的腹脹與腹痛。
中藥治療以健脾益氣、止腹瀉、去濕為主
中藥治療以健脾益氣的山藥、扁豆、蓮子、紅棗…滋腸健脾、止腹瀉為主,還有枳實、香附、白朮、藿香,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維護腸胃道的健康。
而當腸子的活動力降低時,會發生腹痛與便秘,這類型的病人,可用具有補血滋養作用的當歸、何首烏來幫助排泄,切記不可隨意使用軟便劑以免破壞腸胃蠕動功能。
圖/壓力伴隨濕重型者,可使用以藿香3錢、陳皮3錢,薄荷1錢製成的「疏肝解鬱茶」。photoAC by Y0
便秘、拉肚子、腸胃不適?春分養生3茶飲助調理
腸胃道虛弱易腹瀉者,可用補氣健脾茶
材料:西洋參3錢、白芍3錢、甘草2錢。
做法:先將所有材料用水洗淨,藥材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沖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上、下午各飲用500c.c.。可補氣解痙孿,減緩因腸胃道虛弱而腹瀉的症狀。
壓力伴隨濕重型者,可使用疏肝解鬱茶
材料:藿香3錢、陳皮3錢,薄荷1錢,可加適量冰糖調味。
做法:藿香、陳皮,薄荷、以藥袋包裝,一起放入保溫杯或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的熱水即可飲用。可以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對於容易情緒起伏大、煩躁易怒、而有腸胃不適症狀可用。
容易便秘者,可使用養血順腸茶
材料:當歸3錢、何首烏2錢、香附2錢。
做法:將藥材剪成小塊,有助於沖泡出藥效與成分,所有藥材放入保溫瓶中加入1000c.c.熱水即可喝,分上、下午各喝500c.c.。可養肝補血、滋養津液,以利通便。但是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子宮肌瘤或是其他婦科疾患在喝之前宜詢問中醫師建議,不可自行服用。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康涵菁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