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想一人登山、挑戰獨攀,該如何評估實力並制定計劃? | 健康遠見
登山

想一人登山、挑戰獨攀,該如何評估實力並制定計劃?

想一人登山、挑戰獨攀,該如何評估實力並制定計劃? 想一人登山、挑戰獨攀,該如何評估實力並制定計劃?。freepik by jcomp

所謂的獨攀就是連登山計畫都得憑一己之力決定,對自己所擬定的計畫內容感到擔憂時,通常是沒有搞清楚自己的實力,選了超乎能力的山岳所致。因此冷靜判斷自己辦得到的事情是很重要的,只要能夠選擇符合自己能力的山岳,對於不安的緩和會有一定程度的效果。

判斷自己的實力時應特別著重於體力與技術。獨攀經驗很少的話,可以重新檢視自己的團隊登山經驗,回想一天能夠走幾個小時?是否看得懂地圖?藉此確認自己的登山綜合能力。接著在擬定登山計畫時,必須將行動時間設定得比團隊登山時期還要短,以確保體力方面不會過於勉強。所謂的獨攀,其實就等於擔任單人隊伍的領隊,必須客觀判斷自己的體力與技術,選擇適合自己的路線,並假設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只是獨攀都必須獨自進行而已。做足這些功課的話不僅可以強化登山時的心態,也有助於提升登山能力。

優質的登山計畫必須由經驗」、「體力」、「風險資訊這四個要素組成。其中東先生認為尤以經驗特別重要。經驗愈豐富時,就愈能夠在計畫階段就想清楚路線難度與風險。舉例來說,沒經歷過要穿越林木線的路線時,就很難想像林木線以上會出現什麼風險。而林木線以上的區域風雨更為劇烈且失溫機率相當高,有過類似經驗的人自然能夠具體想像出個中風險。在制定登山計畫時,以這些經驗為基礎活用各種資訊是非常重要的。

獨攀者在制定登山計畫時的困擾

1.計畫時對於路線與所需時間過於樂觀
2.途中開始害怕,最後只敢走人多的路線

3.不知道該選什麼等級的山
4.很怕途中筋疲力盡,卻沒有人可以伸出援手
5.獨攀時只敢去曾經去過的山
6.不知道團隊登山與獨攀登山計畫有什麼差異
7.一個人登山的實際所需時間,不是比計畫快就是慢
8.即使定好了計畫,仍擔心遇到狀況時無法做出正確判斷

用「行程定數」找出適合自己的路線

安藤真由子健康運動指導員

一般登山導覽書都將體力切割成三至五個階段,以表示路線的難易度,而行程定數則是更詳細客觀的體力程度指標。行程定數會從行程所需時間」、「實際步行距離」、「累積爬升高度累積下降高度計算出來,能夠用一到一百的數值表現出路線的特徵。

行程定數的計算方法、行程定數代表的難度。采實文化提供圖/行程定數的計算方法、行程定數代表的難度。采實文化提供

藉此將過去的經驗數值化後,就能夠以曾走過的路線行程定數為基準,與目標路線做比較,如此一來就能夠掌握即將面臨的狀況。走到體力用罄而步履蹣跚,或是實際走完的時間比預計更久時,都代表自己的體力不適合該路線。但是從以往的登山經驗找出體力可以負荷的行程定數,獨攀時就可以選擇行程定數低於該數值的路線。行程定數的另一大優勢,就是定期前往行程定數程度相當的山岳時,可以檢視自己的體力是否比之前好?或者是反而衰退了?但是體力可負荷的程度也會受到天候變化等影響,請特別留意。

即使是沒有去過的山域,經驗夠的話也可以用導等資訊,對照自己過往的登山經歷,想像需要多少體力?有什麼樣的地形特徵?伴隨而來的是什麼樣的風險?依自己的經驗檢視資訊,並在登山計畫中落實前述四個要素,就是制定登山計畫時的訣竅。

累積獨攀經驗

一般登山路線的難易度會以體力難度、技術難度、氣象嚴峻度表示,但是獨攀又受到發生狀況時附近是否有可以求援的場所或登山客影響。以北阿爾卑斯山的北穗高岳等人氣路線,以及奧父和名倉山等的非主流路線,就不能用同樣的方式去思考難易度與風險。東先生如此說道。北阿爾卑斯山有岩石路與特別陡峭的地方等,無論是從體力方面還是技術方面來說難度都相當高,途中更有跨越林木線的部分,因此氣象條件也相當嚴峻。但是沿途都有油漆記號指路,同一條路線上的登山客也很多,因此即使找路能力不高仍可以挑戰。此外遭遇緊急狀況時,也有機會向其他登山客求助。

另一方面,從和名倉山秩父湖側出發的路線,是在登山地圖上僅用虛線標示的非主流路線,雖然沒有岩石區等特別難走的區域,也不會穿越林木線,氣象條件相對溫和。但是必須自己找路,緊急情況時幾乎沒有向他人求助的機會。在這種登山客很少的區域,可沒辦法採用跟在他人背後這種被動的行動方式。有些地方的登山道也非常不明顯,途中必須頻繁確認地圖才行。即使只是中低山,也暗藏著與北阿爾卑斯岩不同的難關。

因此對自己的找路能力不夠有信心時,選擇登山客較多的人氣路線會比較保險。另一方面,如果想要透過獨攀鍛鍊自己的綜合能力時,這種必須完全靠自己的中低山可以說是最適合的練功場。

那麼最適合獨攀的是什麼樣的路線呢?要說適合獨攀的路線,我認為應該是能夠享受獨行樂趣,並且在獨立跨越難關後會獲得充實感的路線,例如:人煙稀少的路線很考驗閱讀地圖的技術、有險峻岩石區的路線則需要高度步行技術。我自己在獨攀的時候,也會刻意挑選登山地圖上的虛線路線,享受冒險的感覺。當然這也是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足以應付才敢做的。

雖說透過有許多登山客的簡易型路線累積經驗也很重要,但是光著眼於獨攀的壞處,只敢挑戰初級山岳或路線的話,就無法磨練綜合登山能力。

仔細觀察登山地圖與地形圖,就能夠看見決定路線的線索。用虛線標示的登山道、必須耗費一番工夫才到得了登山口、高低落差大或費時較久的路線,都是測試自己實力的好機會。當然風險也會跟著提高,所以請務必謹慎。

依數值資訊與最新資訊具體想像路線

決定好要走的路線後,就要開始蒐集登山必備資訊,使路線資訊更加具體。

行程距離、所需時間、累績飆高等數值資訊,以及危險點、前往方式與氣象狀況等最新資訊,都有助於具體想像出路線狀況與風險。此外獨攀除了這些資訊外,也必須從風險管理的角度盡力蒐集各方面的資訊。

影響獨攀難度的登山客數量與營運中山屋的有無,都是必須事前掌握的資訊,除了這些以外,東先生也一定會確認手機有訊號的區域。

電信公司官網的服務範圍地圖等,都可以確認有訊號的區域。因此即使前往沒有收訊的區域或峽谷地形,只要事前了解走到哪裡會有訊號,就能夠在緊急時派上用場。

此外雜誌、導覽、地形圖、登山地圖、網路與登山記錄分享網站等,也都是蒐集資訊的管道,但是請務必理解各資訊來源的性質差異。

只有導或登山記錄分享網站任一種資訊來源都不夠充足,此外參考登山記錄分享網站時請無視主觀感想,僅參考客觀事實即可。最重要的就是搭配基本路線資訊與當下最新資訊,想辦法提高登山計畫的品質。

獨攀時也要想好,萬一行進不如預期的話該怎麼辦。

眼看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可能會比預期晚上許多的時候,通常會選擇原路折返,如果有岔路的話也可能臨時變更路線下山。

但是經驗不足時難免會苦惱不知該前進還是折返吧?想要避免這種狀況時,就應在規劃階段先在路線上標出幾個停留點分歧點、避難小屋、其中一個山頂等,並分別為這些地點設定應撤退的時限並寫在登山計畫書上。因為實際登山時,要是因為意外拖慢行動時間的話,很容易因為著急而失誤連發,所以應趁心有餘力的時候先做好撤退的預判。

此外即使登山地圖的虛線路線看起來能夠下到山麓,但是畢竟不曉得是什麼樣的路線,有時反而更加消耗體力,所以避開會比較保險。

(本文由日本最具權威登山知識出版社編著,集結多位獨攀者的登山經驗與智慧。文節錄自《一人登山完全攻略》/采實文化出版)

《一人登山完全攻略》書封/采實文化提供圖/《一人登山完全攻略》書封/采實文化提供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