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例統計不再每日報數,改以「周」為單位宣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最新數據通報,上周平均每日新增93例併發症,13例死亡,併發症比前一周微升8%。另公布上週最新變異株定序結果,本土BA.2.75仍排名第一,境外移入個案則檢出11例被稱為「大角星(Arcturus)」的新型Omicron變異株XBB.1.16。
上周每日併發症+93例「微升8%」,每日死亡平均數17例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今7日說明,國內自3月20日「確診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新制實施後,上週(4/14-4/20)每日平均新增93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4/8-4/13)之每日平均新增86例微升8%。
上週平均每日新增13例死亡,亦較再前一週(4/8-4/13)之每日死亡平均數17例略降;死亡個案中,99%具慢性病史、63%未打滿3劑疫苗、95%為60歲以上。綜合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疫情持續處於低點。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變異株XBB.1.16「大角星Arcturus」總計有14例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指出,上周新增檢出102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43例屬本土個案,仍以BA.2.75有32例最多占74%、另有8例BQ.1、3例XBB(含2例XBB.1.5)。至於境外移入本次檢出59例,分別為44例XBB(含23例XBB.1.5、11例XBB.1.16)、14例BA.2.75、14例BA.2.75、1例BQ.1),以XBB有44例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本週境外移入個案中有11例為被稱為「大角星」(Arcturus)的XBB.1.16。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XBB.1.16是目前已知傳染力強的Omicron變異株,迄今已在美國、英國、新加坡等29個國家現蹤,印度甚至出現單日破萬例的情形。
羅一鈞提到,國內最早偵測到大角星,是3月16日通報檢出2例,分別來自日本、泰國的外籍人士,年齡20~30多歲,到現在總計有14例境外移入,來源主要日本、泰國,其餘還在調查。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說明,全國COVID-19疫情尚屬穩定。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3劑疫苗,呼籲長者等併發症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與及早用藥,並持續監測防疫措施鬆綁後對疫情影響及變異株變化。
指揮中心再次呼籲,防疫逐漸穩健開放,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民眾一起參與「疫苗加一」活動,提升預防保護力,安心恢復正常生活。
另亦提醒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配合各項防疫規範,並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及他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