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1日解編,今2日起首次於疾管署疫情周報公布新冠疫情,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上週新冠併發症人數上升16%、死亡持平;變異株監測部分,再驗出5例被稱為「大角星」的本土新型Omicron變異株XBB.1.16。
上周每日併發症+114例「升溫16%」,每日死亡平均數12例
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今2日說明,國內自3月20日「確診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新制實施後,近7日(4/26-5/2)每日平均新增114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7日(4/19-4/25)之每日平均新增98例上升。
新增12例死亡,較前一週(4/16-4/22)之每日死亡平均數12例持平;死亡個案中,99%具慢性病史、73%未打滿3劑疫苗、92%為60歲以上。綜合通報趨勢、醫療資源使用情形、口服抗病毒藥物開立數及住宿式機構陽性率等指標研判,疫情持續處於相對低點,但有略增趨勢,須持續監測。
羅一鈞表示,全國COVID-19疫情近3週呈略增趨勢,預估5、6月可能都會呈現上升趨勢,但研判疫情不會高於過去幾波本土疫情,以鄰近國家疫情趨勢分析,同樣都上升中,現在正處於北半球夏季疫情階段,但都沒有出現如過去疫情增加幅度過大現象。
上週檢出18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本土仍以BA.2.75為大宗
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檢出186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確定病例。其中118例本土個案分別為77例BA.2.75、31例XBB (其中XBB.1.5佔11例、 XBB.1.16佔5例,也就是被稱為「大角星」的新變異株Arcturus)、6例BQ.1、3例BA.5、1例BF.7;另68例境外移入分別為58例XBB (其中XBB.1.5佔25例、XBB.1.16佔21例)、10例BA.2.75。近四週監測總計,本土主流病毒株仍為BA.2.75(66%),其次為XBB(23%)及BQ.1(7%),須持續密切觀察。
WHO表示XBB、BQ.1及BA.2.75等變異株具較佳傳播力及適應力,BA.5次世代疫苗對變異株仍具保護力,而全球XBB及其衍生變異株佔比約75.1%,以XBB.1.5為多(45.4%),另XBB.1.16(4.3%)佔比緩升,但現有證據顯示致疾病嚴重性未明顯增加,將持續密切監測國際間之病毒株演變與流行。
指揮中心:全國COVID-19疫情近三週略增,尚屬穩定
疾管署說明,全國COVID-19疫情近三週呈略增趨勢,併發症及死亡個案多具慢性病史及未接種滿3劑疫苗,呼籲長者等併發症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與及早用藥,並持續監測防疫措施鬆綁後對疫情影響及變異株變化。
疾管署表示,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改降第4類,COVID-19疫苗亦自5月1日起回歸常態化持續提供民眾接種,由各縣市安排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服務,比照常規、流感疫苗接種模式,合約醫療院所可向民眾收取掛號費用。
疾管署呼籲,接種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對BQ.1、BF.7、XBB等新興變異株仍具效力,請符合資格且尚未接種的民眾儘早接種,除COVID-19疫苗外,也請民眾持續配合其他傳染病疫苗接種作業,以獲得免疫保護力。
並仍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並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於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所、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密切接觸時,要戴口罩維護自身及他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