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突然不用戴口罩的某些同事,你是否覺得特別陌生?心理醫師解釋了這獨特的現象。
隨著疫情的緩解和逐漸回歸的正常生活,不僅衛福部因應病情而成立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正式解散,如今口罩規定也完全放寬、民眾可自行決定是否要戴口罩生活——歷經3年多來的惶恐和不安,能夠正常出國的企盼鼓舞著人心,而終於能呼吸新鮮空氣的日子,著實也令人感動。
雖然習慣使然,目前大部分人們在出門時,依然會選擇配戴口罩,但也有愈來愈多的人開始選擇不配戴,這也慢慢產生一些人際和社交上的有趣現象。
像是,疫情開始後到職的同事,近期可能是你多年來第一次,真正看見其他同事的「真面目」;而原本戴口罩久了、突然看見同事拿下口罩的樣子,你可能還有點不習慣,甚至一時之間還搞不清楚對方是誰?
心理醫師艾拉海曼(Ira Hyman)博士就分享,這可是疫情結束後,一個很特別的人臉識別現象。
口罩建構了人們對某些面孔的想像
圖/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口罩可是每個人上班的基本配備。Unsplash
他分享,銀行的搶匪要帶面具是有原因的,因為這讓人很難認出一個人究竟是誰。在過去幾年來,口罩成了人們的必備工具,一開始戴口罩的朋友、同事你可能認不出來,但現在當他們拿下口罩,你可能也一時之間認不出他們。
很多人都有過戴口罩難以認人或認錯人的問題,也許你有認識很久的朋友,過去你總是能一眼就認出對方,但當口罩戴上以後,就像參加了化裝舞會,或許會對某人感到很面熟,但卻無法明確指出對方到底是誰。
艾拉海曼說,「身為一名大學教授,我深深經歷過這一點,當我們在教室見面時,大家都戴著口罩,而我也漸漸學會用口罩外的特徵來辨認學生,像是他們的眼睛、頭髮和額頭,我終於能認得他們。」
「然而,後來有學生跟我在視訊軟體上開視訊會議時,我透過螢幕看到他們的整張臉,我非常震驚,因為我無法認出到底是誰。不知道為什麼,看到整張臉的當下是充滿破壞性的,畢竟那張臉不是我想像的那樣,雖然我並沒有真的期待看起來應該是如何。」
戴口罩和拿下口罩是同樣充滿破壞性衝擊的
圖/許多在疫情時期到職的同事,很可能沒看過同事的「真面目」。pexels
他發現,戴口罩和不戴口罩的問題,其實是雙向的,在一項研究調查中,科學家探究了蒙面和未蒙面的識別能力。
結果研究發現,如果你首先看到有人帶著口罩,那麼之後如果你偶然看到他們的整張臉,那你要實際上認出對方的機率,比戴著口罩難上許多;這也同時適用在另一個相反的條件上,如果你首先看到對方沒戴口罩的樣子,下回當對方戴上口罩時,比起沒戴,你可能更難認出對方是誰。
研究還證實,口罩不僅讓新面孔的識別受到干擾,就連熟悉面孔的辨認也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如果突然有帶著口罩的朋友靠近你,你可能一開始還認不出來。
口罩讓人們的人臉辨識能力降低了15%
圖/口罩其實影響了人們在大腦判斷時的辨識能力。hrmasia
認知神經科學家埃雷茲弗洛伊德(Erez Freud)就曾說,在全球所有人幾乎都戴口罩的時候,就是一場最大的面部感知實驗。
他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的鼻子和嘴巴如果被口罩遮住,那麼人們在人臉辨識的能力上會降低達15%。
研究團隊讓500人參加了面部記憶測試的考驗,這是過往在確定面部感知能力的常用方法——參與者先觀看了一組陌生的面孔,之後他們必須要在具有各種挑戰性的視覺條件下,從其他組面孔中辨認出最先看到的面孔。
結果發現,在13%的參與者當中,戴口罩產生了認知上的障礙,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臉盲症」。
人們往往透過面部表情獲悉對方的情緒反應
圖/人們大腦在對方戴著口罩的同時,有時會用其它的因素來判斷對方是誰。Unsplash
他表示,人們認得別人臉部的能力,不僅僅是相互識別的功能,也是社交互動的關鍵。
「我們需要理解的一件事情是,面部辨識可能是人們擁有最重要的視覺能力,臉部訊息不僅可以協助辨識彼此,還能確定對方的性別、情緒、意圖和反應,這都是社交認知上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戴口罩往往會帶給人們一些尷尬的時刻,像是搞不清楚為什麼有個陌生人要跟自己打招呼,或是剛剛到底是哪位同事來和自己講話?對某些人來說,戴口罩還削弱了社交能力。
研究發現,當人們在看另一個人的臉時,大腦會以閃電般的計算速度來辨識各個特徵,譬如說鼻子很挺、眼睛很大、嘴巴很翹等,同時也辨認究竟在看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