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病人自主權利與預立醫療決定:簽下一個名字,把分離的遺憾變圓滿 | 健康遠見
預立醫療決定

病人自主權利與預立醫療決定:簽下一個名字,把分離的遺憾變圓滿

預立醫療決定,讓生命能自主畫下完美句點。
病人自主權利與預立醫療決定:簽下一個名字,把分離的遺憾變圓滿 《後青春幸福相談室》/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愛的形式有很多種,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ecision, AD),讓最愛的人能夠自己選擇和世界說再見的方式,且溫暖陪伴他完成所有預立醫療決定,讓生命能自主畫下完美句點。這樣的親情,才是血濃於水、真切情意的展現。(本文節錄自《後青春幸福相談室》一書,作者:林靜如,鍾依庭,彭志煊,以下為摘文。)

雅芳是我一位遠房長輩的長女。或許是因為雅芳的母親過世得早,所以從小就把照顧妹妹當作自己的責任。長姐如母,是一種既崇高又難熬的成長過程。

以前也聽其他親戚說過,雅芳的個性很早熟,對於母親過世後,父親又另組家庭生了孩子,不曾有過吃味或較勁的心情,她懂事的與妹妹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也會主動與父親保持聯繫。

「我們姐妹和阿姨的三個小孩(雅芳父親和繼母生的孩子)並不是很親,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聚在一起吃飯。阿姨對我很有心結,畢竟她跟爸爸有3個小孩,她很介意父親總是對我特別疼愛,所以常常有事沒事找我麻煩。其實她照顧3個孩子長大也很辛苦,所以我還是很尊敬她,也謝謝她幫爸爸生了3個弟弟妹妹,讓他們在媽媽走後可以陪爸爸這麼多年。」

那次雅芳跟我聊到家裡的狀況,那種歷經世事的淡然與寬容,真的讓我很敬佩。世上總有些人,總是會多為別人想一點,或許因為雅芳的工作是醫院的護理長,看過太多人情冷暖,很多事情對她來說能放下就放下,比起那些更困苦的人,我們應該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雅芳曾說,醫院裡常看到家中有人重病住院,通常需要花費每個月高達7萬元的看護費,這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負擔得起的。

在經濟吃緊的狀態下,很多家庭是全家輪班到醫院照顧病人,家裡如果人丁單薄,可以想見會有多麼心力交瘁,甚至有人舉債醫病。

而她自己和妹妹的收入都算穩定,父親和繼母生的孩子也有穩定的工作,不至於遇到像醫院那些困苦的病人與家屬所面臨的窘境,真的覺得自己算是幸運。

「有一次,有位高齡89歲的老奶奶,在家中不慎跌倒受傷,之後再也沒能起身,就一直躺在醫院直到離開人世。那個老奶奶有兩個孩子,平常白天由兒子照顧,聽說他都一早送孩子們上課,然後趕緊到醫院和他妹妹換手。」

「老奶奶的女兒單身,沒有家累,所以自願晚上留在醫院陪伴媽媽。那個兒子因為是自行接案,所以時間比較能調配,他們家媳婦偶爾會來輪班,但因孩子還小實在無法抽身。每次我值班時,常常看到老奶奶的家人都是急急忙忙的來,匆匆的離開,經歷了好長一段沒有休假在醫院照顧母親的時光。」

「後來老奶奶的女兒向她哥哥提議,想趁母親意識還清楚時讓母親簽立預立醫療決定書,卻被深愛母親的哥哥拒絕,不准她再提!沒多久老奶奶真的突然昏迷,接踵而來的治療讓他們兄妹在悲痛中下了決定,簽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我還記得那個哥哥簽完名就躲在家屬休息室大哭了好久,一直說著:『媽媽你要原諒我。』」

也因為這件事,讓雅芳覺得一定要在父親在世前主動跟他討論預立醫療決定的事情,否則當父親有一天臨終,她還得跟繼母及父親其他三個孩子吵同意書的事,肯定會讓父親再受不少折磨。

病人自主權利與預立醫療決定:簽下一個名字,把分離的遺憾變圓滿。(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圖/病人自主權利與預立醫療決定:簽下一個名字,把分離的遺憾變圓滿。(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我能體會她要向深愛的父親提起這種事的為難,但相信她應該看過一些沒有預立醫療決定的病人家屬在病榻旁的爭吵與掙扎,讓病人徒受更多折磨,她一定知道怎麼做才是真正為父親好。

「你做的一切都是因為愛他,別擔心,他會懂的。」當時我為她做一些心理建設,也以自己過來人的心情,跟她聊了不少我當時為了父親在家人間溝通這件事的心得。

後來,聽說經過雅芳耐心的解說,她父親完全沒有任何不愉快,他也不希望未來讓5個孩子及家人煩心。他說:「如果有一天,我在病床上無法自主決定時,可以少一點痛苦,又可以減輕你們的負擔與為難,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那豁達的態度讓雅芳放寬了心,迅速為父親完成程序。

不過也聽說,雅芳的繼母知道後對她非常不諒解,雅芳的父親在簽名時她還特意避開,也數次打電話給雅芳,指責她別所居心。但雅芳仍以堅定的溫柔陪伴父親對自己做出醫療自主的決定。

我想她的父親會同意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也是期盼自己的家人到時不會因為照護分配或重大決定而破壞手足之情。甚至聽說她父親還特別選擇不接受維持生命治療及拒絕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以免明明已經走到生命的盡頭,還用難熬而痛苦的方式維持最後一點氣息。

雖然親戚間都流傳著,雅芳和繼母之間為此更是關係降到了冰點,但我能理解雅芳堅持的背後內心的委屈,也相信她這麼做都是為了全家人好,真難為她願意當開口的那個人。

這當然是因為她在醫院看過太多照護病患的家屬,撐到最後的疲累、怪罪與壓力,人性的一面最終一一顯露。她深知道這並非靠意志力就能度過的,與其如此,倒不如在發生前就好好先規劃。

前不久,雅芳父親的那一天也真的到來,尚稱健康的身體最後還是不敵92歲高齡的衰老而去,但也因為她父親還清醒時有完成醫療決定這段路,讓雅芳的家人們都尊重父親的意願,很有默契的提早著手進行後事的處理。

雅芳與父親把親人永隔的遺憾,變成了另一個圓滿,也讓父親留給所有孩子們最後美好的祝福。

《後青春幸福相談室:20堂生活法律課,規劃你的富足人生地圖》,作者:林靜如,鍾依庭,彭志煊,遠流出版圖/《後青春幸福相談室:20堂生活法律課,規劃你的富足人生地圖》,作者:林靜如,鍾依庭,彭志煊,遠流出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