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疫後WHA首登場:大流行公約制定備受關注 | 健康遠見
首頁 / WHO
WHO

疫後WHA首登場:大流行公約制定備受關注

疫後WHA首登場:大流行公約制定備受關注 21日將登場的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是全球疫情趨緩後的首次WHA。取自WHO臉書

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 WHA)本月21日將於瑞士日內瓦登場,每年台灣在WHA的參與投入都是備受矚目議題,今年更是全球疫情趨緩後首次WHA,周邊活動盛大登場。雖然台灣目前仍無法加入,本次會議有三大亮點值得國人注意。像是大流行公約,就影響全球下一次因應疫情甚鉅。

沉寂三年 WHA周邊活動強勢回歸  

今年是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成立75週年,也是WHA備受關注的一年,因為前三年在疫情阻擾下,WHA周邊相關活動也被迫中斷。這次,世界各國家和組織蓄勢待發,各式周邊講座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長期關注參與國際醫療的醫師姜冠宇整理今年WHA的三大討論重點。 

重點一〉大流行公約

第一大重點就是2021年年底WHO同意制定的「大流行公約」。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防疫不再是民眾生活的主旋律,但,這次疫情已凸顯出國際社會需要一套公衛標準,來規範防疫物資產業鏈、疫苗病毒株、人權保障等面向,以強化國際社會對全球性傳染病的應對。 

重點二〉疫情假訊息

疫情肆虐三年多,WHO發現在資訊發達的現代,各國防疫政策和衛教知識宣導受到假訊息的阻礙,包含因著疫苗安全性的資訊,因此政府如何打擊、澄清假訊息,取得人民信任,並嘗試從其他方式傳遞資訊,與年輕世代建立溝通管道,成為國際政府共同面對的新挑戰。

重點三〉經濟危機對健康的影響

疫情導致供應鏈大亂,俄烏戰火造成原物料與能源短缺,疫情和戰爭雙重影響下全球通膨成為常態。而國際通膨也影響人類的營養攝取和健康照護,因此,許多歐盟國家提倡以稅收政策等財政工具,使照護體系更加健全並改善人民健康。

除了上述三樣重點,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全球衛生研究中心主任吳宜瑾更提到,過去三年,因著新冠肺炎的急迫性與傳染力,WHO投注許多資源在討論疫情相關議題。今年WHA會關注新冠疫情以外的其他疾病與健康主題,例:非傳染性疾病、性別平等、全民健康覆蓋、商業行為對健康的影響⋯⋯等。

過去3年,WHO投注許多資源在討論疫情相關議題,今年則會關注新冠疫情以外的其他疾病與健康主題。APT圖/過去3年,WHO投注許多資源在討論疫情相關議題,今年則會關注新冠疫情以外的其他疾病與健康主題。APT

WHA參與史 台灣連7年未受邀出席

身為WHO創始會員國,台灣自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便失去WHO會員國資格,無法參與WHO主辦的會議與研討會,包括WHA,國際醫療衛生的指標性會議,等於是被隔絕在國際公衛體系之外。

台灣自1997年起,開始推動加入WHO的倡議與行動,民間團體發起「台灣重回WHO」連署,希望重回WHA會場,讓台灣參與國際公衛規範的討論與制定。

2009年兩岸情勢稍緩,台灣首度獲邀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向世界各國分享台灣醫療衛生成果。2016年,總統大選後政黨輪替,當年台灣在最後一刻才收到WHA邀請函,邀請函中附註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WHA第25.1號決議以及「一個中國原則」。

從2017年至今,台灣已連續7年被擋在WHA議場外,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系主任盧業中表示,在兩岸關係緊張情勢下,「短時間內台灣應該很難拿到WHA邀請函。」

台灣團主動出擊 主辦論壇參與國際公衛議題

雖然台灣目前參與WHA大會的機會仍受限,但台灣民間團體經過多年嘗試後,今年力求突破,不只有傳統的倡議宣達,更透過主辦和參與WHA周邊論壇會議,與國際醫療公衛專家交流,建立深度關係並讓專家學者看見「Taiwan can help.」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也將首度舉辦全球研討會,發起全球衛生治理的學術討論,也邀請到日內瓦當地知名公衛媒體Geneva Health Files和國際公衛學者,共同探討WHO全球衛生治理兩大規範,「國際衛生條例」(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IHR)與「大流行公約」。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期待,透過國際公衛專家和非營利組織建立對話,並藉媒體推波助瀾,讓台灣有機會參與國際重要公衛條約制定過程。「台灣身為世界防疫前段班,絕對不能被排除在大流行公約以外,」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大聲疾呼。

「WHA周邊活動反而是台灣的機會,」姜冠宇提到,台灣過去已採用宣達形式多年,多半是「大內宣」,對會場決議的施壓成效有限,反而是周邊活動更能與國際醫療公衛組織建立連結。因此,姜冠宇帶領一批醫學、藥學、公衛背景學生,主辦首場「全球衛生外交高峰會」,並邀請國際公衛組織的專家學者們一同探討衛生外交人才的培育方式。

盧業中也認為,主辦和參加WHA周邊活動是「有意義地」參與,讓國際組織看見台灣對國際公衛議題的實質貢獻,比倡議宣達更能深化國際交流,開啟更多合作與對話的機會。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