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用餐」如何?要怎麼吃才會美味?大家一起吃飯被視為是一種富有感情的文化,而一個人吃飯就被當成是悲傷現代人的象徵, 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本文節錄自《為了幸福,我選擇不結婚》一書,作者:金愛順,李珍松,以下為摘文。)
30代提倡不戀愛的專欄作家李珍松與70代的不婚主義代表金愛順,年齡相差40歲的不婚生活代表一來一往的詼諧對談,幽默分享一個人生活的訣竅、對於現存社會制度的反思與改變建言。
珍松:老師您有嘗試一個人在外面吃飯過嗎?
愛順:如果有必要獨自在外用餐的話就會。我年輕的時候是絕對不會自己一個人吃飯的,就算碰到出差也寧願挨餓等到回家再吃。不然很怕會被當成是離家出走的人,但現在就算一個人也會外食。
珍松:看來過去確實沒有什麼人會獨自在外用餐,以前也沒有超商這種地方能讓大家簡單充飢,感覺很不方便。
愛順:幾乎沒有那種地方,一個人吃飯很容易被別人誤以為是心事重重。再加上過去那個年代,女主內的形象可以說是根深蒂固,女性主要都是待在家處理家務,所以幾乎沒有需要獨自在外吃飯的情況,即便是職場女性也很少碰到這種情形。
珍松:那請問您年輕時有試著獨自在外面用餐嗎?
愛順:沒有機會讓我嘗試呢,畢竟最近還有超商這種能讓人獨自解決一餐的地方啊,裡面不只有賣飯捲,還有便當、沙拉等等,品項很多。
就年輕人獨自生活的條件來說,已經好轉了許多。不僅輕食跟外送的選擇多不勝數,甚至連家常菜也能幫忙外送不是嗎?最近還能跟送養樂多的人訂購小菜或調理包呢。
圖/大家一起吃飯被視為是一種富有感情的文化,而一個人吃飯就被當成是悲傷現代人的象徵。(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珍松:在我20出頭,「獨酒」、「獨食」這種說法還沒出現之前,獨自用餐這回事對我來說就已是家常便飯。所以我是這麼想的,會不會是因為我當時年紀還小,反而能不去在意他人的視線,獨自在餐廳用餐呢?
搞不好等我有了年紀後就會覺得尷尬不自在,畢竟我們對於上了年紀的女性獨自在外用餐這件事仍感到相當陌生,不過您反而是隨著年紀增長變得更自由自在了呢。
愛順:上了年紀之後反而比較不會對這種事感到害臊,最近不是還有「家常菜宅配服務」嗎?對方會準備好家常料理,打包後再送到府上。把那些料理擺到餐桌上後就跟直接做的沒什麼兩樣,所以就算不想做飯,也不用非得到餐廳點菜就能吃到。
珍松:無論是一個人在家吃飯的全職家庭主婦或是工作時間跟別人不同的人,其實獨自用餐的人真的為數不少。
不過最近世人看待這件事的眼光及談論內容似乎有點奇怪,大家一起吃飯被視為是一種富有感情、可以反映出傳統價值的文化,導致一個人吃飯就被當成是悲傷現代人的象徵,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愛順:這到底有什麼好悲傷的?碰到餐廳沒有一個人的位置,不願意收我們這種客人,吃不到美食的時候才該悲傷吧?不過最近餐廳多了很多單人桌,以前連小桌子也幾乎看不到,所以要是挑餐廳繁忙的時候獨自去用餐,就很容易碰到要看人眼色的情況。
珍松:我偶爾也會覺得自己並沒有拋開成見,以前在餐廳吃飯時,曾看到跟老師差不多年紀的人獨自前去用餐。那家店主要都是單人桌,再加上賣的是外國菜,所以我也下意識地認為那是家只有「學生」才會造訪的餐廳,所以當時覺得那個畫面很新奇。
希望我們的用餐文化也能朝著無論是誰,不管在哪都能自在用餐的方向發展。像即食辣炒年糕或生菜包肉那種原本不可能單賣一人份的餐點, 現在也有愈來愈多餐廳推出一人份的服務了呢。
圖/《為了幸福,我選擇不結婚:不婚女子相談室》,作者:金愛順,李珍松,堡壘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