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遇上流感高峰,你距離上次打流感疫苗間隔多久時間了呢?疫苗的保護力大概僅能維持一年,在施打後4-6個月就會大大下降,所以通常建議每年都要打上一次疫苗,才能年年有保障,但打疫苗只能讓70-90%的健康成年人有達到一定預防效果,所以靠平日的作息與飲食鞏固好保護力絕對不可少!好食課 Christina 楊婷貽營養師今天就來分享施打疫苗前後的7項關鍵營養!也破解一些常見的疫苗施打問題給你聽。
接種疫苗前
疫苗的效力是於施打後1-2週才開始產生,所以千萬不要於施打前就有小感冒等問題,維持好免疫力是此時的關鍵。
1.蛋白質:
蛋白質為免疫細胞的重要組成原料,吃足蛋白質不僅提供我們身體能量,也幫助維持身體正常免疫機能,建議每餐吃足一掌心的豆魚蛋肉類,早晚喝杯牛奶或豆漿補充蛋白質。
2.鋅:
鋅可促進免疫細胞發育成熟,並參與身體多項代謝能力,缺乏容易受外界病菌感染,富含食材包含牡蠣、南瓜籽、牛肉。
3.維生素A:
維生素A可幫助維護黏膜的健康及完整性,幫助修復受損部位,降低病菌感染機會,富含食材包含豬肝、地瓜、南瓜等。
接種前要記得
1.充足睡眠:
建議施打疫苗前天不熬夜,睡滿7小時以上,讓自己能有好體力去接種疫苗。
2.適度補水:
水可幫助我們新陳代謝掉身體中的廢物,也可幫助我們緩解施打後的高燒症狀,建議喝足體重公斤數*30的水,但也不要為了多喝水而強灌,造成自己身體不適喔。
3.放鬆心情:
施打疫苗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維持平常心,不要過度緊張,遵照醫事人員的指示完成施打即可囉!也注意,打完針後不要去按揉打針處,因為疫苗接種後需要時間「慢慢吸收」才能較有效的製造抗體,搓揉除了可能造成淤青外,也會使得藥品太快被血管吸收掉而無法發揮作用。
圖/Pexels by Рыба Моей Мечты
接種疫苗後
疫苗施打後,部分人會有肌肉痠痛、發燒等副作用,此時身體正努力平衡發炎狀態,可多吃抗發炎及提升免疫的食材,幫助疫苗發揮最大功效。
1.維生素C:
幫助抗發炎及氧化,並增強免疫細胞分化及增殖,提升免疫力,可多吃蔬果,如芭樂、奇異果、青椒、苦瓜皆為維生素C富含的食材。
2.維生素D:
可幫助調節體內發炎反應,改善發燒情形,除了可靠日曬獲得維生素D,也可多吃雞蛋、日曬乾香菇等食材。
3.維生素E:
幫助身體抗發炎,增強身體抵抗力,富含食材包含酪梨、堅果、全穀物。
4.ω-3脂肪酸:
可減緩身體氧化壓力,且有研究發現ω-3脂肪酸可抑制流感病毒複製來抗病毒!富含食材包含油脂豐富的魚(如秋刀魚、鮭魚)、亞麻籽油等。
常見施打疫苗QA
1.空腹不能打疫苗?
其實空腹與否並不會影響疫苗的作用,只是怕民眾會有低血糖、暈針等問題,如果平時沒吃早餐的習慣,就比照日常,維持平常心即可,不需特別進食使得身體不舒服。
2.打疫苗前先吃退燒藥?
有些人會想超前部署先於打之前先吃退燒藥預防打針後的副作用,但部分研究指出退燒藥的使用可能會去干擾疫苗反應,所以不建議打疫苗前即吃退燒藥,但如果打完後有發燒等不適症狀仍是可吃藥物來緩解。
圖/好食課提供
(本圖文轉載自好食課臉書粉絲團)
專欄介紹:
好食課是專業的營養師團隊,我們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希望與大家一起邁向更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