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是忙碌的排毒器官,然而多數人對腎功能毫無所覺,等到發現問題,往往已罹患慢性腎臟病。若能及早自我檢查,察覺腎臟病初期症狀,把握飲食原則做好精準營養管理,就有機會延緩腎功能惡化。
若將人體比喻為化學工廠,腎臟就是環保過濾系統,時時處理著大量廢水與廢棄物。遺憾的是,生活中有害物質太多,腎臟又是沉默的器官,國人往往無法察覺腎臟病初期症狀,等出現異常去檢查,已淪為慢性腎臟病,腎功能受損且不可逆。本文將針對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進行提醒,供讀者自我檢測,知道是否為高風險族群,並介紹腎臟病成因及如何透過精準營養管理來挽留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成因與腎臟病6大高風險族群
2022年健保支出,慢性腎病又蟬聯冠軍。慢性腎臟病又稱慢性腎衰竭,指腎功能受損且病史達三個月以上;其成因可能來自家族遺傳、疾病併發症、長期服藥所致,也可能是生活習慣影響了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早期不易察覺,自知是否為高風險族群格外重要︰
1.肥胖者︰肥胖屬於代謝症候群,會直接或間接降低腎功能。
2.三高患者︰糖尿病易引發腎病變,高血壓會傷害腎臟血管使腎絲球過濾率(eGFR)下降,高血脂症易導致慢性腎臟病,控制血糖、血壓、血脂是腎功能保衛戰。
3.痛風與高尿酸血症患者︰普林由肝臟代謝形成尿酸,再由腎臟排出體外,若代謝異常,尿酸結晶會堆積在關節造成關節變形,也可能堆積於腎,形成結石或損害腎功能。
4.家族有腎臟病史︰腎臟病可能與遺傳有關,有人先天腎功能低下。
5.生活習慣不良︰隨意服藥、飲食重油鹽、常喝含糖飲料、常吃加工食品、抽菸或酗酒都可能傷害腎功能。
6.年長者︰腎功能可能隨衰老而退化,65歲後應定期檢查。
如何知道腎臟出問題?自我檢測8大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
圖/腎臟病初期有哪些症狀?掌握8大症狀提早預防。
瞭解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有利於自我檢查,避免腎功能出現問題而不自知,8大症狀包括︰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1︰尿有泡泡
泡泡尿不等於蛋白尿,如果泡泡細密且不太會消失,最好進行檢查。蛋白尿是尿液中出現過多白蛋白,可能是腎臟過濾不良的警訊。尿中白蛋白濃度應小於30 mg/dL。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2︰排尿異常
除了蛋白尿,慢性腎臟病還可能出現排尿異常,如血尿、頻尿或多尿、少尿或無尿、解尿困難或疼痛等症狀;當尿色、尿量、排尿頻率出現變化,最好進一步檢查。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3︰身體水腫
血液中白蛋白濃度降低,常連帶出現水腫,是腎臟病典型症狀。輕微水腫不易發現,等腎功能持續衰退才會察覺雙腳、雙腿、腹部和眼皮出現水腫,按壓無法迅速恢復。有人飲食狀態未改變卻出現體重大增,檢查才獲知是腎臟問題引起下肢水腫。水腫常伴隨蛋白尿症狀一起出現。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4︰貧血
腎臟與血液關係密切,紅血球與白血球會受腎臟病影響。紅血球生成素會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主力靠腎臟製造;當腎功能衰竭,紅血球生成素不足將導致腎性貧血,症狀是面色蒼白,還會因血液中紅血球帶氧變少而出現喘的症狀,又因缺氧影響血壓。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5︰血壓升高
血壓與腎臟的關係互為因果,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腎絲球內壓力升高,影響腎絲球過濾率,而慢性腎臟病會造成代謝問題,導致血壓上升,形成難解的惡性循環,而水腫也是血壓飆升的原因之一。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6︰體力衰退
腎臟是排毒器官,若無法有效排除廢棄物,血液中含太多尿毒與水份,加上貧血和水腫,會出現疲倦、嗜睡症狀,血壓也隨之升高。有人納悶為何睡再多都覺得累,檢查才知問題出在腎臟。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7︰皮膚搔癢
腎功能退化後,過濾與排毒成效不彰,血液中的尿素、肌酸、磷酸蓄積引起皮膚問題,搔癢部位大都在背部或臉部。非過敏卻常出現搔癢症狀,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師。
.慢性腎臟病初期症狀8︰食慾不振
腎功能衰竭無法有效處理含氮廢棄物,即可能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甚至覺得噁心或嘔吐;有人在自己身上聞到尿騷味,檢查才知道是腎功能出了問題。
腎臟位在腰部兩側的後方,會引起腰背痛的腎臟病以急性腎盂腎炎、腎結石掉落輸尿管中居多,腎腫瘤可能會腰痠或下背痛,但慢性腎臟病較少出現疼痛症狀。因此,台灣腎臟醫學會提出「泡、水、高、貧、倦」五字訣,呼籲國人對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保持警覺,以期盡早發現腎臟問題。
請檢視自己和家中長輩是否出現8大症狀,若有疑慮可透過血液檢查、尿液檢查或影像檢查(超音波或X光)做確認。抽血檢驗可得知尿素氮(BUN)、肌酸酐(Cr)、腎絲球過濾率(eGFR),這些是評估腎功能的指標;尿液檢查可確知蛋白尿,若驗出紅血球代表血尿,驗出白血球可能是感染。總之,治療慢性腎臟病能阻止腎功能惡化,後續須佐以精準營養管理,必要時可搭配專業腎臟病營養補充品。
把握7原則選對腎臟病營養補充品,延緩慢性腎臟病進程
把慢性腎臟病的治療問題交付醫師,患者及家屬可將心力放在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精準掌控飲食攝取,爭取延緩血液透析(洗腎)和移植(換腎)的到來。
腎臟病飲食原則須降低蛋白質攝取量,但並非愈低愈好,蛋白質不足會使血液中白蛋白濃度下降,身體為維持白蛋白應有濃度,便把血液中的水份排到血管外,又造成水腫及血壓問題。
因此,合適蛋白的攝取對慢性腎臟病患是必需的!合適蛋白能減輕腎臟負擔,並兼顧體力,採用濃縮熱量和低GI是理想雙重策略,而果寡醣FOS是好菌的食物來源,添加果寡醣FOS有助於調節蛋白質代謝。對尚未洗腎的腎友而言,精準營養至關重要,營養補充品有利於飲食管理,能幫助延緩慢性腎臟病進程,其選擇原則如下︰
1.濃縮熱量︰濃縮熱量有利於增強體力,又可避免攝取過多水份,符合精準營養。
2.合適蛋白︰慢性腎臟病患應避免產生太多含氮廢物,合適蛋白不易造成腎臟負擔。
3.低鈉、低磷、低鉀︰符合未洗腎患者之需,低電解質可避免體內積留。
4.低GI且提供鉻︰符合慢性腎臟病的低GI飲食,對血糖也好。
5.優異脂肪組成︰提供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為血管加分。
6.添加果寡醣FOS︰能被益生菌利用的果寡醣FOS,有助於維持消化道機能。
7.衛福部核准之特殊營養食品︰請選專為慢性腎臟病患所設計。
熟知腎臟病初期症狀,記住「泡、水、高、貧、倦」五字訣,定期自我檢查可望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為了延緩慢性腎臟病的發展進程,請嚴謹控管血壓、血糖與血脂,並對生活習慣做調整,採取精準營養管理,以濃縮熱量增強體力,並掌握攝取合適蛋白、低鈉磷鉀、低GI的飲食原則,善用果寡醣FOS促進消化代謝、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幫助身體更健康。
最後想提醒大家,選擇濃縮熱量且低GI的營養補充品時,務必挑選符合衛福部核准之特殊營養食品,專為慢性腎臟病患所設計才有保障,切莫購買來路不明的補充品,以免徒增腎臟負擔,讓腎功能雪上加霜。
TW.2023.41923.NEP.1 (v1.0)
【綜合參考資料來源】
.台灣腎臟醫學會《2021台灣腎病年報》
(https://cwgvad.pse.is/59hbnr)
.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台灣洗腎人口多的原因」
(https://cwgvad.pse.is/5atk88)
.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認識你的腎臟」
(https://cwgvad.pse.is/59g47y)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健康管理手冊》
(https://cwgvad.pse.is/59g76s)
.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諮詢/黃政文、撰稿/李孟華「固腎好撇步」
(https://cwgvad.pse.is/59we74)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2015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專書
(https://cwgvad.pse.is/59g6cr)
.111年全民健康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協商參考指標要覽
(https://cwgvad.pse.is/5abd8p)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慢性腎衰竭」
(https://cwgvad.pse.is/58vedz)
.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吳苡璉腎臟病衛教師「貧血有可能是腎功能不好?!腎臟病五字訣—泡、水、高、貧、倦」
(https://cwgvad.pse.is/5azevh)
.臺中榮民總醫院「腎臟病常見檢查之介紹」
(https://cwgvad.pse.is/5axw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