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的你是否也曾想:「我不太會生氣欸,那還需要學習憤怒管理嗎?」其實將怒氣悶在心裡不說,對於個人利益與心靈都是一種傷害,所以不懂得正確生氣的你才更應該好好了解憤怒管理。憤怒管理是心理訓練,目的是讓人在必要時生氣,在不必要時做到不輕易動怒。(本文節錄自《可以善良,更要勇敢生氣》一書,作者:安藤俊介,方言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或許你認為自己是屬於不容易生氣的人,如此一來還需要學習憤怒管理(Anger Management)嗎?我可以明確告訴你,正是因為你不容易生氣,才更需要學習憤怒管理。
憤怒管理是一種心理訓練,目的是讓你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好好地表達憤怒情緒,對於不需要生氣的事情則能避免動怒。憤怒管理起源於1970年代的美國,距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
換句話說,憤怒管理所做的訓練是避免因為憤怒情緒而感到懊悔。因為人既會在生氣後悔不當初,也會因為忍住怒氣而悔不當初。
生氣後悔不當初,是指類似「不要為了那種事生氣就好了」的懊悔;因為忍住怒氣而悔不當初,是指類似「為何沒能在那個當下發脾氣呢」的懊悔。
也就是說,無論動怒與否,如果你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怒氣,憤怒管理就有其必要性。
不會生氣的人之所以應該接受憤怒管理,主要是因為無法表達憤怒情緒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憤怒是一種保護重要事物的情緒,也可稱為「自我保護的情緒」。❞
我們能藉由憤怒來守護自己珍惜的重要事物,包括思維、價值觀、理想狀態、生活方式、立場、家人、朋友等等。
因為無法表達出憤怒情緒,你可能被迫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遭受無理的對待或粗魯的言語傷害,一直承受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掌握高明的生氣方法(學會憤怒管理),可以預防今後產生這種不愉快的情緒。
或許你沒辦法一下子就變得善於表達憤怒情緒,但是慢慢練習就能讓憤怒管理的技巧與日俱進。請依照自己的步調,不急不徐地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挑戰看看。
圖/憤怒是一種保護重要事物的情緒,也可稱為「自我保護的情緒」。(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到底為什麼會產生憤怒的情緒呢?釐清這一點,你也會明白這種煩悶感的真相。
我就直截了當地說吧。你會感到煩悶是因為執著於正確正直地活著,而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造就了你的煩悶感。
當你感到憤怒的時候,就代表「你所認為的正確之道在你眼前遭到否定」。換個說法就是「你的理想在現實中遭到背叛」。
舉例來說,當你熱心對待素不相識的人時,你認為「不管對象是誰,待人友善是正確的事,而且希望周遭人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朋友看到這一幕後告訴你:「你真是個老好人耶,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呢?不用管他就好了啊。」這種言論就等於否定你心中的正確觀點。
在這個時候,你的想法會是「不應該說出這種話」、「不應該容許這種言論」。
你口中的「應該」、「理當」等詞彙象徵著你所認為的正確之道。比方說,「應該信守承諾」、「應該誠實」等等。類似的詞彙還包括「常識」、「理所當然」或「正常來說」,這些也都是用來表示正確的意思。
你心中擁有多少「就該○○做」,你感到煩悶的可能性就有多高。反過來說,如果能夠妥善面對這些「就該○○做」,你就能減少煩悶和苦惱的次數。
圖/《可以善良,更要勇敢生氣:學會高情商的憤怒技術,畫出自己底線,好人也要很有個性》,作者:安藤俊介,方言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