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台灣能成下一個藍色寶地嗎?落實上醫之道,邁入「精準健康」新世代 | 健康遠見
抗老

台灣能成下一個藍色寶地嗎?落實上醫之道,邁入「精準健康」新世代

台灣能成下一個藍色寶地嗎?落實上醫之道,邁入「精準健康」新世代 今年Netflix拍攝迷你影集「藍色寶地」,來探索世界五大長壽勝地,揭開百瑞人瑞的秘密。取自臉書@Blue Zones

美國暢銷作家暨冒險家丹‧布特尼(Dan Buettner)曾深入走訪全球五大長壽地區—「藍色寶地(blue zones)」,研究這些地區居民長壽的祕密。他發現,飲食習慣與生活方式是他們長壽最主要的關鍵,例如,居民經常勞動、做粗活、不倚賴電器、飲食上採原型食物、清楚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標或目的、富有人情味、居民間社交關係良好、重視社區關懷等。

這些故事也在《國家地理雜誌》與作者的合作下,被拍成了影集,一一解謎長壽關鍵線索。當地百歲人瑞既長壽又有活力,任誰都希望擁有這樣理想的老化與老年生活,真是太羨煞人了!而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也能成為下一個藍色寶地嗎?我們準備好了嗎?

今年Netflix就拍攝迷你影集「藍色寶地」,來探索世界五大長壽勝地,揭開百瑞人瑞的秘密。取自臉書@Blue Zones圖/今年Netflix就拍攝迷你影集「藍色寶地」,來探索世界五大長壽勝地,揭開百瑞人瑞的秘密。取自臉書@Blue Zones

不只是要「生存壽命」,也要延長「健康壽命」

上月底,我參加了一場說明會,是討論台灣未來十年的數位健康策略,過程中提到很多重要的關鍵字,其中一個是「精準健康」,也就是「健康樂活到老」的概念。

這概念的意義在於,我們不只是要「生存壽命(life span)」,也要延長「健康壽命(health span)」,健康壽命包括身體、認知、情緒等,兩者愈接近愈好。當一個人身心都健康,活到老才有意義,不論是政府制定政策或個人健康管理,都應該以此為目標。

想達到精準健康,成為「台灣藍色島」要先做好精準預防

想要達到精準健康,成為「台灣藍色島」的理想社會,首當其衝要先做好精準預防!精準預防就是風險控管。雖說近年來,政府、醫界、學界、業界等都已在朝這方向推動,且慢慢將理想實踐落地,但仍有很大空間或不足之處需要各界共同找出新解方。那麼該如何做?我從歷史悠久、兼具養生智慧的中華醫學來說明。

現存最早的傳統中華醫學著作《黃帝內經》記載:「上醫醫未病,中醫醫欲病,下醫醫已病」,中國唐朝「醫神」孫思邈在此基礎上提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中工治欲病之病,下工治已病之病」。這裡所說的就是「三段預防」。

「三段」,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的預防策略,可細分成「五級」,兩者統稱為「三段五級」。首先,分別來談談何謂「三段」、「五級」,再來探討我們該如何做。

三段預防,分為「初段預防(上醫)」、「次段預防(中醫)」、「末段預防(下醫)」。五級預防,則分為「未病(第一級)」、「未病(第二級)」、「欲病(第三級)」、「已病(第四級)」、「已病(第五級)」。

兩者對照下來,「初段預防」:就是針對無風險無病變的民眾所做的預防(上醫醫未病:第一級預防)、以及針對有風險無病變的民眾所做的預防(上醫醫未病:第二級預防)。

「次段預防」:就是針對有病變無症狀的民眾所做的預防(中醫醫欲病:第三級預防)。

「末段預防」:就是針對有病變有症狀未治療的民眾(下醫醫已病:第四級預防)、以及針對有病變有症狀已治療的民眾所做的預防(下醫醫已病:(第五級預防)。

目前政府、民間單位、醫療院所等,多著重在「次段預防(中醫)」與「末段預防(下醫)」。

以「次段預防(中醫)」來說,即針對亞臨床病人,給予早期診斷的建議,在還未出現症狀時,透過檢查預防疾病擴大,如疾病篩檢;「末段預防(下醫)」則是針對臨床病人,給予疾病控制與照護,預防死亡或失能,如手術與藥物治療、復健等。事實上,這也與市場因素,以及人性「有病再醫」、「不見棺材不掉淚」考量有關,以致現行中央與地方立法,也多著重在這兩段預防。

photoAC by takenokochan圖/photoAC by takenokochan

要達到精準健康,真正重要關鍵在於「初段預防」

然而,真正要達到「精準健康」的重要關鍵,其實是在於「初段預防」。這段預防是針對一般大眾與高風險族群,降低風險並預防疾病的發生,如定期健檢、施打疫苗、運動促進、營養補充、心理諮商、酒測等。從立法的角度來看,如食安法、勞基法、交安法、長照法等,都是相同的概念。

舉例來說,勞基法的訂定,促使雇主重視員工健康與工作安全,避免超時疲勞,減少死亡事故的發生;又如騎機車強制戴安全帽的立法,起初遭到很多人反彈,直到後來機車車禍造成頭部外傷的死亡率大幅下降,才獲得了大眾認同。立法有利有弊,必須加以權衡,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造福民眾。

值得注意的是,超高齡化社會面臨最多且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慢性病,如失智症、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這些尤其必須從預防做起。至於如何真正落實呢?我認為政府應加強投入資源,與業界共同努力推動「初段預防」,才能有效達成。

我們公司的「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就屬於「初段預防」。我們在業界提供預防失智的檢測服務,讓失智高風險群能及早了解自我腦健康狀況,並及早介入改善預防,逆轉腦年齡,進而降低失智風險,最終不需走到治療、控制,甚至死亡的危機。若政府在政策制定上,能加強投注資源,讓人人都有逆轉腦年齡、遠離失智的機會,這將會是台灣這個寶島的福音。

(本文作者為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中華愛腦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臺大醫學院兼任教授,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曾文毅)

看更多腦健康資訊請見AcroViz上頂醫學影像科技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