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發生在受孕後的第8~10週開始,病發原因為多重因素影響導致,如家族遺傳、懷胎時母親不當酗酒或服用不適合藥物、甚至糖尿病或懷孕期間患得德國麻疹等都有研究指出是可能病因之一。而這類因胚胎心臟發育時期造成心臟結構異常,形成血流分流錯誤或血流路徑阻塞,導致血流方向和壓力改變,這種異常造成的心臟結構疾病,就被稱為「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症狀、種類有哪些?成人才發作?
根據心臟缺陷的嚴重程度表現不同程度症狀,包含胸悶、呼吸困難、心律不整、心悸、四肢腫脹、過度勞累時容易暈倒、發紺等。其中較輕微的心臟缺陷,患者可能無症狀表現,但隨著年紀增長,心臟缺陷狀態改變而逐漸惡化才漸漸表現出以上症狀,也是臨床常見現象。
而先天性心臟病又分為發紺性及非發紺性兩類,兩者均有心臟供血不足的問題,主要差別在有沒有將缺氧血輸出至全身血液,而導致皮膚呈現藍紫色。
先天性心臟病中醫治療分2類,調理方式大不同
中醫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無法解決結構性錯誤問題,卻可以從心臟及全身循環交換率,去改善先天性心臟病所造成的功能性低下產生的症狀。
透過不同病位及產生相關症狀及四診合參診斷,主要分為:心源性氣滯血瘀及心源性氣血兩虛兩個方向歸類證型,典籍中又常在「胸痺」、「厥心痛」、「真心痛」等篇章中描述相關的治療方針。
心源性氣滯血瘀型:
錯誤結構的源頭導致血流灌流過程中的阻礙提高,因為阻礙導致的流動不暢即為氣滯,因氣滯伴隨而來的血流停留於原地屬於瘀證。
常用藥物如活血藥物紅花、桃仁、赤芍、丹參、澤蘭、乳香、沒藥等;破氣藥物如香附、烏藥、川楝子等。中醫診治會根據病位及症狀表現,選出主要方藥搭配活血化瘀及理氣破氣藥物,來改善心臟功能性造成的不舒適症狀。
心源性氣血兩虛型:
錯誤結構的源頭導致血流、血氧於周邊器官組織中比重過少,形成生理機能低下呈現的虛證。常用藥物如補氣藥物黨參、人參、黃耆等;補血藥物如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等。
中醫診治根據患者症狀表現及虛證程度,調整處方氣藥及血藥比例來做治療,能改善因血氧不足導致周邊組織器官灌流下降的疲倦及功能低下問題。
圖/「溫通心陽養生茶飲」材料有:桂枝3公克、丹參3公克、川七粉1公克、炙甘草3公克、薄荷3公克。Unsplash by Content Pixie
中醫推「溫通心陽養生茶飲」+早晚按壓2穴道和緩心律
溫通心陽養生茶飲
材料:桂枝3公克、丹參3公克、川七粉1公克、炙甘草3公克、薄荷3公克。
作法:上述藥材簡單沖洗後瀝乾,並放入500c.c.熱水中,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
作用:藥方主要透過溫通心氣來調節身體氣血失調狀態。其中,桂枝、甘草,可以溫通心陽;丹參、川七,可以改善胸腔循環、破除心氣瘀滯狀態;適量薄荷則可避免溫通之力產生的熱勢上火。
內關穴
屬手厥陰心包經絡穴,穴通心包而絡于少陽,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陰維脈。具寧心、安神、和胃、寬胸、降逆、止嘔功效。
作法:每日晨起於床前,先按壓15~20分鐘,在調勻呼吸後下床。
作用:可以有效和緩活絡心陽心氣,理順心胸氣機後再開始活動,能保持心臟氣血變動不會短時間內過大。
神門穴
屬手少陰心經輸原穴,具安神寧心、清心熱、調氣逆等功效。
作法:每日睡前按壓15~20分鐘分鐘。
作用:睡前適度按摩,可以加強寧心安神效果。按壓穴時搭配呼吸吐納輕柔和緩,除了安神外可以舒緩神經亢奮性,讓回流心臟氣血能順暢安定回流。
先天性心臟病護心這樣做,養成健康生活作息常保健康長壽
中醫師提醒,先天性心臟病雖屬於先天性結構異常導致功能缺陷造成,但若能養成健康生活作息,不僅能有效緩和心臟不適症狀,也能達到強身、養氣血的療效,常保健康長壽。
除基本的早睡早起、放慢生活節奏外,更要注意在天氣變化大及天冷氣候的清晨起床時,切記先別急著下床,應先在床上坐起慢慢調節呼吸,讓心臟慢慢適應活動的供血狀態,等心律平整後再起床做事。睡前也可以先坐於床上調勻呼吸後再慢慢躺下,搭配按壓穴位及呼吸調節,能有效加強心臟保養效果。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康涵菁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