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周海媚過世享年57歲!曾自曝有「血小板低下」老毛病,醫:嚴重有致命風險 | 健康遠見
疾病

周海媚過世享年57歲!曾自曝有「血小板低下」老毛病,醫:嚴重有致命風險

周海媚過世享年57歲!曾自曝有「血小板低下」老毛病,醫:嚴重有致命風險 周海媚過世享年57歲!曾自曝有「血小板低下」老毛病,醫:嚴重有致命風險。取自微博@周海媚工作室

曾飾演《倚天屠龍記》周芷若一角,有「最美周芷若」封號的57歲港星周海媚,12月6日才更新微博向粉絲打招呼、慶祝57歲生日。沒想到卻在昨11日傳出死訊,一開始消息不明確,其是否離世的真相也眾說紛紜。而令人遺憾的是,今12日晚間,她的工作室正式發出聲明公告:「海媚姐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1日離開了我們。願天堂沒有疾病,願來生我們再相識!」證實她的死訊。

周海媚1966年出生於香港,在17歲時參加香港小姐選美,雖未能晉身決賽,但成功引起電視台關注,接連演出《流氓大亨》、《義不容情》、《生命之旅》等港劇,成為90年代TVB當家花旦,還曾擔任張學友「吻別」女主角,有「全港情人」的美稱。

1994年周海媚以台視製播《倚天屠龍記》爆紅,因其從外在容貌、裝扮、個性舉止到內心感情戲,都宛如周芷若活生生從書中走出來,迄今無人能超越,更因此獲得「最美周芷若」稱號。

也由於周海媚完美的演出詮釋了前後個性差異極大,而且心理狀態十分複雜,被公認為極難表演的周芷若一角。其不僅憑藉此劇打響台灣與中國演藝知名度,奠定了她在華人演藝圈中不可動搖的演藝地位;周海媚本人更在電視劇播畢後,獲得原著作家金庸贈與親筆簽名的「倚天屠龍記」小說一書。

周海媚曾自曝有「血小板低下」老毛病

過往多年曾有不少媒體報導,「周海媚因長年受紅斑性狼瘡所苦,更因此斷送多段良緣,最後決定不婚不生。」不過,在2021年時,周海媚曾親口駁斥罹病傳言,呼籲大家別相信謠言。

而她多年前也曾在訪談節目中表示,自己從10幾歲時,就有血小板低下的問題,最嚴重時曾昏倒送醫、身上佈滿瘀青,須輸血救治,但醫生無法釐清病因,只能要她好好休息。

1994年周海媚以台視製播「倚天屠龍記」爆紅,無論從外在容貌、裝扮、個性舉止到內心感情戲,迄今無人能超越,獲得「最美周芷若」稱號。取自微博@周海媚工作室圖/1994年周海媚以台視製播「倚天屠龍記」爆紅,無論從外在容貌、裝扮、個性舉止到內心感情戲,迄今無人能超越,獲得「最美周芷若」稱號。取自微博@周海媚工作室

血小板數值過低:談紫斑症

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小板數值過低:談紫斑症」資料,血液腫瘤內科高育青醫師指出,造成血小板數值過低的原因非常多,可區分為三大類:製造減少、破壞過多及脾臟滯留。

「醫師,為什麼我身上出現很多不痛不癢的紅疹和紫色斑點?之前從來沒出現過這種狀況啊!」大學生小琪來看血液內科門診時,指著自己身上的出血點詢問醫師。原來她是因為血小板低下而造成身上多處的出血情況。經過後續的檢驗和檢查後,確定診斷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也稱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後續接受短期口服類固醇之治療後,血小板數量恢復正常,全身出血的紅紫斑點也都消失了。

血小板,是血液系統中的重要角色之一,血小板與傷口止血及全身凝血系統有直接的正相關。一般來說,正常的循環血小板數量正常值為15~45 萬/mm3,但會因各家醫院實驗室定義標準不同略有差異。血小板在血液循環中的壽命平均壽命為8~12天。血小板數量正常的情形下,發生出血的機率極低,即使出現創傷的傷口,也可以加壓或包紮等處理後,短時間內順利止血。

不過,血小板一旦低於10萬/mm3接受某些手術危險性將會大幅增加,包含:眼科手術、腦神經外科手術等;如果血小板數量低於5萬/mm3時,接受任何手術(骨科或整形外科)、侵入性治療(胸水引流、腹水引流和腦脊髓液穿刺)及中心靜脈導管置放等都會有高出血風險。

萬一血小板數量剩下不到2萬/mm3時,自發性出血的可能性上升,有機會發生腦出血、胃腸道出血、流鼻血及咳血等狀況;若是血小板掉到1萬/mm3以下,全身器官系統都有可能出血,是有很高的致命風險。

除了血小板數量異常之外,如果血小板功能異常(罕見的先天疾病及洗腎透析病人)或是服用抗血小板製劑(阿斯匹靈Bokey、保栓通Plavix)等藥物時,也可能會造成自發性出血情形。當然凝血機轉相當複雜,有時也要考慮到是否合併凝血因子缺乏、服用抗凝血藥物等問題而造成出血。

造成血小板數值過低的原因非常多,可區分為三大類:製造減少、破壞過多及脾臟滯留。

1.製造減少—

●骨髓造血功能異常: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侵犯之惡性疾病;

●營養缺乏:酒精濫用、缺乏維生素B12、葉酸或銅。

2.破壞過多—

●藥物造成血小板低下,又稱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TP) 。這類藥物包括肝素heparin、奎寧類quinine、磺胺類sulfonamides、抗生素及非類固醇類止痛藥NSAIDs

●感染發生時也可能造成血小板低下,例如:嚴重敗血症、登革熱或C型肝炎

●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抗磷質症候群等)

●栓塞性微血管病變,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

3.脾臟滯留—

●脾臟腫大:特別常見於慢性肝硬化合併脾臟腫大的患者

如果排除了可能造成血小板低下的所有原因,醫師就會診斷病人為「紫斑症=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這個疾病好發於年輕人及兒童,治療後有一半的機率可完全痊癒,其餘則可能進入慢性疾病的狀況或是痊癒後復發,而需要長期藥物治療,包含類固醇、促血小板生成藥物劑或標靶藥物MabThera莫須瘤,甚至要考慮切脾手術。

血小板低下的嚴重度因血小板數量而異,臨床表現也是因人而異,無論如何,當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狀況,建議先就醫看診,讓專業的血液科醫師查明原因,才可能對症下藥,盡早檢查出問題並對症下藥,避免嚴重的出血事件發生。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