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長期深受五十肩困擾,行動受限、夜不能寐?它不是大病,但痛起來卻要人命!現在,僅需15分鐘的手術,就能大幅改善病灶。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骨科王韋智醫師,以新式肩關節授動術治療五十肩,達到精準、無創、減痛的效果。目前已協助許多人輕鬆揮別疼痛,找回生活上的便利。
50歲的潘先生近半年來因左肩疼痛,無法高舉手臂,也無法反手摸背,甚至疼痛到無法入睡,經過半年傳統治療無效,診斷後,確認潘先生罹患五十肩,旋即施以「新式肩關節授動術」治療,療程約15分鐘,隔天左手臂已經能高舉,疼痛也減少許多。
圖/病患治療前,左手疼痛無法摸到上背;治療後隔天,左手改善可摸到上背。王韋智提供
潘先生所罹患肩部病症為五十肩或稱冰凍肩,醫學名稱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肩部關節僵硬和疼痛的狀態,症狀通常緩慢開始,逐漸惡化。由於肩部長時間保持靜止,會增加五十肩的風險,特別在肩部手術後或手臂骨折時。
五十肩初步治療,包括藥物和復健等保守治療,若效果不佳,患者可藉由新式肩關節授動術來鬆解關節囊,快速恢復肩關節自由移動。
新式肩關節授動術首先會經由關節攝影,確認五十肩的沾黏位置及旋轉肌的狀況;治療過程中,醫師會在沾黏位置注入擴張溶液,擴張沾黏的關節,並在麻醉醫師的監控下,給予靜脈麻醉後,一一針對沾黏位置進行關節授動術。
手術的優點是沒有刀口,只有微小針孔,將原先沾黏的關節囊鬆解開來後,醫師會在關節內施打止痛與防沾黏藥物,減少疼痛和再次沾黏的風險。
圖/新式肩關節授動術治療過程。王韋智提供
輕微者無需住院且恢復期短,兩週恢復90%活動度
新式肩關節授動術以極小的針孔大小手術取代了傳統的大刀開刀手術,並搭配「術中關節攝影」及「術後神經阻斷」來達到精準、極微創、減痛的效果。由於治療過程只需大約15分鐘,輕微者無需住院,且恢復期短,通常術後兩週後就能恢復原先9成的活動度。
五十肩通常在40至60歲年齡群中較為常見,特別是患有糖尿病或甲狀腺疾病等慢性疾病風險更高。多數情況下是自發產生,原因不明,而部分病患則是因手術後或受傷後而引起。建議平時保持適當的肩部活動,溫和且逐步增加肩膀的活動範圍,以及在手術後盡可能早日開始活動使用肩膀,都有助於預防五十肩的發生。
圖/王韋智醫師表示,新式肩關節授動術以極小的針孔手術,取代傳統大刀開刀,達到精準、極微創、減痛的效果。王韋智提供
(作者為中醫大新竹附醫骨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