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溫差大、忽冷忽熱,容易誘發免疫失調,濕疹跟著大爆發。邱先生是一位54歲男性,平日裡常覺背部搔癢難耐,若是不小心吃到蝦子、螃蟹等海鮮更是癢得受不了。頤鳴堂中醫之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皮膚起紅疹、搔癢難耐令人痛苦,尤其需要注意很多濕疹飲食禁忌。海鮮尤其是貝類在中醫被認為是容易引發發炎反應的發物,所以若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較不適合碰到海鮮,建議平時可以喝些綠豆薏苡仁湯,清熱解毒、祛溼止癢,緩解濕疹症狀。
濕疹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的皮膚病,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常見於背部、腿部、腋窩、肘窩、膝後關節處、頸部等都是好發部位。
濕疹症狀有哪些?可分為急性、亞急性以及慢性濕疹
濕疹急性期:
皮膚搔癢較厲害,出現丘疹、膿液,皮膚常因搔抓而破皮流膿。
濕疹亞急性期:
症狀較為減輕,但依然還是會起疹。
濕疹慢性期:
濕疹反覆發作後,皮膚增厚、乾燥、苔癬化,但依然有搔癢感。
濕疹的發生受到季節、環境、飲食、及個人體質有關,其中飲食習慣是個人較可以控制的因素。
圖/濕疹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的皮膚病,可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濕疹原因和體內濕邪、脾胃運化有關,3種體質好發
賴睿昕解釋,以中醫觀點來說,脾主運化,我們吃進來的食物和水都需要經過脾的運化功能將食物代謝為精微物質,才能讓人體吸收。而有些人的體質無法代謝吃進去的食物,就會在身體內變成代謝廢物累積,也就是中醫所說的濕氣。若是脾無法代謝吃進去的食物,就會產生濕邪,進而引起濕疹。而濕邪主要好發於以下幾種體質:
體質1》濕熱型:
- 好發於急性期濕疹,主要發於夏季,皮膚會出現丘疹、皰疹,以及搔抓後流膿、糜爛,常伴隨心煩、口渴、夜晚較睡不著,搔癢較劇烈。
治療方式:以清熱祛溼為主,如三仁湯。
體質2》脾虛型:
- 多發生於亞急性濕疹,通常由於急性期濕疹反覆發作遷延,症狀為起紅疹、水皰,但症狀較為減輕,常伴有腹瀉、食欲差、腹脹,通常搔癢比急性期較為緩解。
治療方式:以健脾去濕止癢為主,如茵陳五苓散。
體質3》血虛風燥型:
- 多見於濕疹慢性期,因久病耗傷陰血,形成血虛體質,症狀為皮膚肥厚、乾燥、脫屑、出現苔癬樣,但仍有搔癢感,多見於老人。
治療方式:以祛風癢血為主,如當歸飲子。
圖/有濕疹體質者,飲食上應少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例如,貝殼類海鮮、香菇、鵝、鴨、雞等飛禽類。Pexels by cottonbro studio
濕疹飲食禁忌有哪些?容易過敏、發炎4類食物少碰
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例如,貝殼類海鮮、香菇、鵝、鴨、雞等飛禽類。
容易引發發炎反應的食物:
例如,堅果、啤酒、炸物、烤物、辣物。
容易造成發炎反應的飲品:
例如,含糖類飲料、咖啡、啤酒,盡量多喝白開水。
寒涼性的水果:
會造成脾的運化功能下降,例如,火龍果、奇異果、西瓜。
緩解濕疹搔癢不適有方法,中醫推自製綠豆薏苡仁湯
綠豆薏苡仁蓮子湯
材料:薏苡仁500公克、綠豆50公克、蓮子20公克。
做法:將上述食材洗淨放入鍋中,加入1000c.c.清水中煮沸後即可食用。
功效:薏苡仁,清熱祛溼可緩解皮膚症狀;綠豆,清熱解毒可緩解搔癢症狀;蓮子,健脾祛濕緩解搔癢不適症狀。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賴睿昕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