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我在門診遇到不少個案,這些個案無論男女老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肥胖引起的脂肪肝。脂肪肝聽起來很常見,但影響不容小覷,它已逐漸成為肝癌的無聲殺手。我發現,這些個案的問題,都與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
最近,我也閱讀了一些醫學期刊,討論有關肥胖與減重的治療方法,其中分析了肥胖的原因,以及針對不同原因的治療方式。我發現肥胖是目前全球普遍面臨的健康問題。又因肥胖與慢性病、失智症密切攸關,所以它不僅是公共衛生議題,也是21世紀非常重要的醫療問題。
肥胖定義這樣看!台灣近一半比例面臨過重與肥胖問題
先來定義何謂肥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肥胖程度。在台灣,BMI介於24~27之間為過重;BMI大於27即為肥胖。而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台灣65歲以上,有33%的人屬於過重;19歲以上,有約50%的人屬於過重或肥胖。也就是說,國人有將近一半比例面臨過重與肥胖的問題。
另外,還要判斷內臟脂肪堆積情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量腰圍。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也指出,國人19歲以上,有超過五成的人腰圍過大。整體看來,國人不僅普遍體重過重,而且脂肪量過高。
控制熱量才能降低脂肪量,進而減少罹患「三高」的風險。事實上,國人之所以有這些健康問題,絕大多數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如蛋餅、豬排堡、白飯、麵食、麵包等精緻澱粉、高熱量食物。甚至滿多人有吃宵夜的習慣,這也會增加熱量的攝取,造成身體負擔。
肥胖是百病之因!易釀三高、加速大腦老化提高失智風險
肥胖是百病之因!許多常見的慢性病,如中風、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多與肥胖有關。不僅如此,2022年刊登於《JAMA Network Open》一項研究發現,肥胖也會加速大腦老化,進而提高失智風險。原因在於,肥胖會造成全身性慢性發炎反應,造成腦神經細胞受損或死亡,影響大腦認知功能。
圖/近年來,醫學界愈來愈重視過重與肥胖的問題,臨床上會分三階段,根據有無三高做不同的預防措施。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過重、肥胖恐帶來這些疾病!3階段控制體重遠離慢性病
與其等到慢性病發生才去治療,倒不如先控制體重,避免過重或肥胖,才能遠離慢性病。
如今,醫學界也愈來愈重視過重與肥胖的問題,分三階段做不同的預防措施,這三階段分別為:
第一階段:
未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時期。
第二階段:
已患「三高」前期症狀:血壓 ≧ 130/85 mmHg,或空腹血糖 ≧ 100 mg/dL,或三酸甘油酯 ≧ 150 mg/dL。
第三階段:
已患「三高」或器官已有損壞現象:如腎臟病、心肌梗塞、心缺氧、腦中風等。
當然,從第一階段就先保養,才能治本,這也是最理想能達到的目標。
不只減肥!2重點健康瘦身,才能去百病、健康老化
我們公司「腦神經年齡磁振造影檢查」強調的就是預防醫學,在還未出現認知功能異常或衰退症狀前,配合醫囑,積極改善飲食、睡眠、作息等生活型態,就能有效延緩大腦老化、降低大腦提早退化的風險。
我也曾經和多數人一樣,在飲食上不忌口,直到意識到自己的腦年齡有老化現象,才開始改變飲食習慣,不僅減了重、身體較健康,精神與思緒還更加清晰!我在不同場合也分享過自己的養生法,想要健康瘦,有兩大重點:控制飲食、維持足夠肌肉量。
舉例來說,飲食上七分飽就好,多以地中海飲食為主,早餐可攝取全穀類,再加蛋或沙拉,平日以五穀米、糙米、地瓜、蔬菜等取代精緻澱粉,這些就能降低脂肪量。而維持肌肉量方面,則是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可特別著重在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如果再將運動融入在生活中當然是最理想的。
對我來說,健康的形象是不要皮包骨,但也並非要像猛男一樣練得非常壯,尤其隨著年紀,我更希望自己外表看來雖然稍瘦,但身上是有明顯的肌肉線條即可。我想這樣一來就能去百病,健康地老化,現在開始隨時可以改變,一起追求健康瘦吧!
(本文作者為上頂醫學影像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中華愛腦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臺大醫學院兼任教授,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曾文毅)
看更多腦健康資訊請見:AcroViz上頂醫學影像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