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冬春交替之際,早晚溫差大,時常聽到身邊有此起彼落的噴嚏聲,到底他們是感冒了,還是過敏?
食品藥物管理署說明,如果打噴嚏流鼻水超過2週甚至1個月以上,鼻涕也是清澈的,沒有伴隨著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症狀,這種情況很可能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導致過敏性鼻炎的發生。
避免過敏性鼻炎有方法
日常環境中,許多物質都可能是過敏原,例如塵蹣、黴菌、香菸、貓狗皮毛等,一旦接觸就可能出現過敏現象,且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這種是屬於「常年性過敏性鼻炎」。
還有一種是「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主要是每逢季節變化,特別是春暖花開時,空氣中飛揚著花粉、種子等細微物質,這些小分子可能被身體判斷為過敏原,進而產生免疫反應,導致打噴嚏、流鼻水,甚至造成眼睛癢、鼻塞等過敏症狀。
無論哪一種狀況,避免接觸過敏原是很重要的預防方式。若是對花粉過敏,應避免在清晨等花粉量多時外出,也要記得關上家裡的門窗以減少接觸。
有些民眾對於空氣中微粒較為敏感,建議外出前可以至環境部的空氣品質監測網查詢,了解當天的空氣品質指標,例如:細懸浮微粒(PM2.5)的濃度。當空氣品質不佳時,可減少非必要的外出行程,亦可配戴口罩,減少與過敏原接觸。
食藥署也提醒,對抗過敏性鼻炎,可在生活習慣中將導致過敏的因素降到最低!例如:居住環境時常打掃保持清潔、透過空氣清淨機或除濕機來減少環境中的過敏原。此外,也可養成充足睡眠、飲食均衡,以及規律運動的好習慣,透過強化自身體質來改善過敏現象。
(本文轉載自 2024.1.5「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955期,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