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24節氣中的最後一個。民間素有「小寒大寒,冰冷成團」的諺語,氣象署更預測,入冬最強一波寒流將在當日南下,全台急凍。但頤鳴堂中醫診所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大寒雖是最嚴寒之時,不過寒極必暖,陰極陽升,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因此,大寒養生保健要適應季節由冬向春的轉變為佳。
大寒節氣養生保健重點在於防寒防病,除做好自身保暖、別忘戴上口罩
俗話說:「小寒大寒,防風禦寒」,可見大寒節氣養生保健的重點在於防寒、防病。周宗翰表示,除了因應隨氣溫變化隨時增減衣物、佩戴帽子和圍巾外,也建議民眾出門至人潮擁擠處時最好戴上口罩,以預防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傳播。
此外,也要重視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控制!氣候寒冷會使得皮膚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此時若是防寒衣物穿得不夠,又突然進出室內室外,溫差過大容易導致心臟負荷過重而出現心肌梗塞。所以,有心臟病史的患者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一旦出現不適要即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大寒節氣養生這樣吃!中醫教你做2漢方滋補粥, 多吃黃綠色蔬菜也有益
周宗翰表示,大寒節氣與立春相接,所以飲食調養要根據季節的變化做相應調整。建議可喝些滋補粥,例如:羊肉蘿蔔粥、遠志棗仁粥,並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麥冬、石斛等。也可多吃些胡蘿蔔、油菜、菠菜…等黃綠色蔬菜。
另外,因大寒節氣前後常適逢過年過節,若飲食上吃得過於飽脹,可多吃具有健脾消食功效的食物,如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小米粥。飲食上可多吃清淡的食物,並且適時增加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桂皮…,等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預防風寒邪氣入侵。
圖/大寒節氣與立春相接,飲食調養要根據季節變化做相應調整,建議可喝些滋補粥,例如:羊肉蘿蔔粥、遠志棗仁粥等。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羊肉蘿蔔粥
材料:新鮮羊肉片500公克、紅蘿蔔100公克、白米500公克、適當鹽、胡椒、五香粉、料酒、香油、薑末、蔥花。
作法:
1.白米淘洗乾淨、瀝乾備用。
2.紅蘿蔔去皮洗淨、切丁備用。
3.取一砂鍋加入高湯,放入羊肉片、五香粉、料酒,開大火燒沸,撇去浮沫,轉小火熬煮至羊肉片爛熟。
4.接著加入白米、紅蘿蔔丁,繼續用小火熬煮至米爛粥稠,後放入蔥花、薑末、鹽、香油調味即可食用。
遠志棗仁粥
材料:梗米50公克、遠志10公克、酸棗仁10公克。
作法:
1.將梗米、遠志、酸棗仁洗淨、瀝乾備用。
2.將梗米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淹過梗米。
3.開大火煮沸後放入遠志、酸棗仁,轉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食用。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超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是冬天運動好選擇
所謂「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周宗翰強調,冬天運動對養生有重要意義,不論室內、室外,適量進行超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體育鍛鍊,對身體保健都有極大益處!但應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時不建議起的太早,宜等日出後進行為好。
在大寒時節,人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年人、體弱者。精神調養應注意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氣血和順,不擾亂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本文作者為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