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失智症,生命仍值得追求嗎?答案是肯定的。失智者和我們一樣,盼望被愛、被需要,如同作者母親齋藤玲子在日記中所寫:「縱然世事無法盡如人意,我仍然要邁步直行。」即便病況加深,開始出現健忘和時序混亂,也能從她的和歌及隻字片語中,看見奮鬥精神,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本文節錄自《失智母親眼中的世界》一書,作者:齋藤正彥,大是文化出版,以下為摘文。)
76至79歲,日記出現認知能力衰退的相關記載有20多次,母親很擔心罹患失智症,她叱責自己,為了適應認知能力衰退,她做了很多努力防止犯錯。母親一方面擔心罹患失智症,一方面又安慰自己上了年紀,誰都可能罹患失智症。
我絕不要失智
現在回想起來,2月發生了一件大事件──母親與長期光顧的和服店有了付款糾紛。
2月24日 結城屋通知襦袢(譯註:穿在和服內的貼身襯衣)做好了,到店卻說還沒付清三萬日圓。家裡明明有收據,真是奇怪。總覺得無法再信任這家店,很討厭!
3月18日 傍晚正彥來,說他重新付款給結城屋。對方出示帳簿,毫不讓步,爭辯也沒用,所以最後還是付錢。我雖然受到打擊,但是正彥的處理方式說不定才是對的。
我雖然不滿,但是我已經委託正彥處理,他也圓融的與對方溝通、幫我付錢,還大老遠跑來,我很感謝。晚上,M說被A罵了,A也過段時間就會明白吧。大家都很擔心我的事,真的很過意不去,我絕不要失智,必須注重身心健康。
圖/母親過世前書寫的日記,讓失智症權威醫師看見,認知日漸受損的患者如何感受世界。(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3月20日 一個人愈想愈委屈
錢付了也好,但我希望正彥當時有堅定的對店裡的人說:「我母親不是那種三萬日圓也不付,還能心安理得過日子的人!」
弄錯也好,付錢也罷,眼看著被對方誤解,我的人權怎麼辦? 正彥有幫我講這些話嗎? 這種委屈我應該無法忘記吧。時逢四旬期,我要拿忍辱的主耶穌當榜樣,改變思考、不要再糾結小事,我真是軟弱。
缺乏體貼的我,摧毀母親搖搖欲墜的自信心
這是從日記摘錄下來的一部分,看到這段期間的日記,我很吃驚!母親在日記中,好幾次對我和弟弟隨便處理付款糾紛表示憤怒。
日記中提到的結城屋,是專門負責和服訂做、染色和修理的商店。母親不僅與其長期往來,也經常委託他們工作,彼此有一定的信賴基礎。
對方或許覺得母親是熟客,才會那樣說話吧?正常情況下,母親應該會在第一時間講點挖苦的話,把錢付了避免爭執。
不過,當時對方說是母親的錯,而我最後妥協並付了錢,這種行為傷害母親的自尊,讓她既悔又怒。每次讀到這段,我從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母親的激烈憤怒,以及隱隱透露出年老的哀傷。
我不應該下班後直接去店裡付款,再跑去和母親報告,要是在付款前,我可以好好聽一聽母親怎麼說,或許事情可以更圓滿落幕。我缺乏體貼的言行,摧毀了母親搖搖欲墜的自信心。
2009年3月7日,母親寫下最後日記,之後再也沒有親自記錄自己的行動和想法。2011年5月21日,她在醫院離世。
日記中不斷出現搞不清楚星期幾和日期錯亂的紀錄。失去時間相關的定向感,日記記載出現混亂,這些母親都有自覺。
精神科醫師單純為了調查時間相關的定向感,往往會直接詢問疑似失智症的患者:「今天幾號? 星期幾?」讀了母親的日記,我才發現這種問法有多麼不體貼,簡直助長患者的不安!
圖/《失智母親眼中的世界:母親過世前書寫的日記,讓失智症權威醫師看見,認知日漸受損的患者如何感受世界。》,作者:齋藤正彥,大是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