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失眠對身心健康的傷害很大,除易導致憂鬱症、藥物或酒精濫用與認知功能變差,也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和血糖、免疫調控失常,甚至性慾降低,出現性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品質。
想要活到「喫百二」,睡眠質量確實扮演關鍵性角色。而一份前些時候於美國聯合專業睡眠學會(APSS)年度會議中發表的報告指出,在延年益壽上,睡眠規律比睡眠長短更為重要,提供給大家參考。
質量影響壽命!睡眠規律且充足者未來早死風險少近40%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麻州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睡眠專家鐘俊(Joon Chung)博士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一項大規模調查(註:多種族動脈粥狀硬化研究,簡稱MESA)所獲數據資料進行整理。
這項調查的參與者共計有1759人,追蹤時間約7年。過程中他們需在一周內全天候配戴外觀如手錶的活動記錄器,此裝置是可監測活動與休息週期的非侵入性技術,用以評估當事人的睡眠模式。
統計發現,最終有176人在追蹤期間罹病過世,剩下的參與者中,有高達1015人的睡眠型態屬於正常,也就是「規律且充足」。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比起睡眠型態為「不規律且不充足」者,睡眠型態「規律且充足」的人未來早死的風險竟少了近40%,即使考量社會人口學因素(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態與社經地位等)、生活方式與有無重大睡眠疾患纏身等變項的干擾,結果依然相同。
圖/比起睡眠型態為「不規律且不充足」者,睡眠型態「規律且充足」的人未來早死的風險竟少了近40%。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研究分析:睡眠規律者,似乎比睡眠不規律的人要更長壽
另外,若只看睡眠規律的部分,亦即每天有無在固定時間就寢與起床,值得注意的是睡眠規律者似乎比睡眠不規律的人要更長壽。
比方說,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和睡眠研究學會(Sleep Research Society)的建議,成人每晚應睡7~8小時。但相對於每晚不規則睡8小時的人,每晚規律睡6小時者反而與低早死風險才有顯著相關。
研究者表示,睡眠如果是一顆8小時的藥丸,按時且持續服用全劑量,對健康絕對是裨益良多。若因故無法每晚睡足7~8小時,可先以建立規律的睡眠模式為目標,毋須執著睡眠時數是否夠長。
不規則的睡眠型態,易造成生理時鐘紊亂、導致慢性發炎
其實以往文獻就證實,不規則的睡眠型態會干擾身體的晝夜節律,造成生理時鐘紊亂,導致慢性發炎,影響葡萄糖代謝,增強交感神經活化與動脈壓升高,這些都易使血管變得僵硬、狹窄,提高冠心病、心絞痛、中風等問題的發生率。所以養生要做好,睡眠規律不可少。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