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瓜子、麻荖、寸棗,專家帶你挑選、吃對這些傳統春節零食不踩雷 | 健康遠見
食安

瓜子、麻荖、寸棗,專家帶你挑選、吃對這些傳統春節零食不踩雷

瓜子、麻荖、寸棗,專家帶你挑選、吃對這些傳統春節零食不踩雷 瓜子、麻荖、寸棗,專家帶你挑選、吃對這些傳統春節零食不踩雷。photoAC by HiC

過年就是要在一嗑一吐之間悠閒度過,零食糖果必備。食力精選年節點心盤常見零食:醬油瓜子、寸棗和米荖,提醒您應該注意的食安易燃點!

醬油瓜子

材料

瓜子西瓜之種子、食用石灰、食鹽、醬油、香料、甜味劑。

主要原料、產地

西瓜瓜子-中國

食鹽-澳洲

醬油-台灣

製作方法

先將西瓜子放入低濃度的石灰水中浸泡,搓洗去除雜質與表面的膜。再清洗乾淨,將瓜子和醬油與適量食鹽,茴香,桂皮同投入鍋內,加水浸過瓜子,用旺火燒煮1.5至2小時,然後改為小火,緩慢烘烤,讓鹽滷乾燥,或直接放進烤房,烤爐以80攝氏度左右溫度烘乾。

食安易燃點
「喀瓜子」顧名思義,吃瓜子是用嘴巴咬開了來吃。殼上面沾附了鹹香的香料和鹽份,吃多了可能對腎臟新陳代謝不好。而市售瓜子,除了散裝稱斤論兩賣的瓜子可能常常缺乏清楚成分標示外。細看市售瓜子包裝,可看到通常添加了「甜味劑」(常見: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鈉)等增添甜味的添加物。

一般民眾會擔心,若是吃下這些添加物,會不會在體內累積無法代謝,造成身體的負擔。台灣的添加物標準是由食藥署會參考美國、歐盟、日本及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評估動物實驗的食用安全性,推算出人體每日可容許的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來訂立。

什麼是甜味劑?甜味劑分成可產生熱量和不產生熱量兩種。產生熱量的甜味劑微一般糖的衍生物都屬於此類。不產生熱量的甜味劑,衛生署核准使用的有五種:糖精、甜精(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鈉)、阿斯巴甜、ACE-K、甜菊粹。天然甜味劑則有甘草素、甘草萃(用水萃取有效成分後乾燥物)等。

寸棗

材料

米粉、麥芽糖、糯米飯、中筋麵粉、泡打粉、水、油、砂糖、麥芽糖。

主要原料、產地

麥芽糖-台灣

麵粉-美國

油-台灣

米粉-越南

製作方法

麥芽糖加水煮成糖漿,米粉加水揉成團,再加入煮好的糖漿。以過篩的糯米粉、中筋麵粉、泡打粉,做成米糰。米糰醒好,擀成厚片,再切成長條狀放到鍋裡炸。炸好的寸棗,再放入糖漿沾勻、黏上糖粉。

食安易燃點
應挑選市售有清楚標示包裝以及保存期限的,不新鮮的寸棗吃起來糖因為保含水氣會比較黏牙,不過五感不應是感受食物的唯一標準,應認明清楚標示。

米荖

材料

米果(芋頭粉、糯米粉製成),麥芽糖、花生粉、芝麻、杏仁片等。

主要原料、產地

米果-台灣

麥芽糖-台灣

花生粉-台灣

芝麻-中國、台灣

杏仁-中國

製作方法

麻荖的原料是芋頭粉和糯米粉,搓揉、發酵成團以後,經過油炸的過程,膨脹成為蜂窩狀,外面再裹上一層香甜的麥芽糖,最後再蘸上花生粉或芝麻。一般稱蘸花生粉或爆米香的叫「米荖」,蘸芝麻的叫「麻荖」。

食安易燃點
要特別注意這些傳統年節食品的製作環境,以及銷售時保存的狀態。有的時候米荖沒有個別的包裝,用一大袋的方式裝,就比較容易沾染到灰塵和水氣。消費者也應該注意,散裝的食物旁邊應有清楚說明標示,才是符合衛生管理法的作法。

傳統年節零食小知識:醬油瓜子、寸棗、米荖。食力提供圖/傳統年節零食小知識:醬油瓜子、寸棗、米荖。食力提供

【本文為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本文轉載自食力網站,原標題為〈傳統年節零食小知識:醬油瓜子、寸棗、米荖〉)

專欄介紹: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

更多內容請至【食力網站】/【食力粉絲團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