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至,人們通常會在此刻準備豐富的年菜,與親友歡度,有時還會搭配飲酒,十分盡興。然而,歡樂的同時也要小心年節相關的疾病找上門,其中痛風就是年後門診常常遇到的疾病之一。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所謂的痛風和人體體內尿酸濃度過高有關,一般細胞代謝就會產生尿酸。然而,若是產生過多或是腎臟排泄減少則會造成尿酸太高,持續堆積形成尿酸鹽結晶,沉澱在內臟、血管以及關節軟骨處,導致發炎並產生紅腫熱痛等不適症狀,症狀可能持續數天到數星期。
痛風的發生除了和基因遺傳有關以外,不正確的飲食方式、腎臟疾病或是使用利尿劑或抗排斥藥物也可能引發痛風。雖然,痛風好發族群多為中老年男性,但是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因失去了荷爾蒙保護也有較高機率會發生。
此外,由於飲食習慣的改變,近年來痛風發作的年齡層也逐漸下降,因此無論什麼性別與年齡皆需謹慎看待這個問題。臨床上,西醫處理急性痛風發作,多會先採用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以及秋水仙素去緩解疼痛,而不會在第一時間選用降尿酸的藥物,否則反而會加劇疼痛。
痛風又稱「白虎病」,中醫治療前須區別是痰濕體質或濕熱體質
中醫將痛風歸屬於「痺症」的範疇,吳宛容提到,早在唐代王燾就曾在其著作《外台秘要》中提到痛風的存在,並針對其臨床症狀表現加以描述,提到:「其疾盡靜而夜發,發則徹髓,痛如虎之嚙」,貼切地描述痛風在夜間發作的疼痛感,故過去痛風又被稱為「白虎病」。痛風的成因和人體內濕氣過多、痹阻經脈,造成人體氣血循環不暢有關,且多出現在痰濕體質與濕熱體質的患者身上。
圖/痛風的成因和人體內濕氣過多、痹阻經脈,造成人體氣血循環不暢有關,且多出現在痰濕體質與濕熱體質的患者身上。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痰濕體質:
飲食多喜食生冷、水果與甜食,平素鮮少運動與流汗,體型較為豐腴沉重,常感身體疲憊,容易胸悶脹氣,排便經常有排不乾淨的感覺,面部與下肢也容易水腫。
濕熱體質:
飲食多喜辛辣重口味與飲酒,經常感到身體燥熱,面部或身體毛囊常發炎生長痤瘡或搔癢,除了口氣重以外,大小便的味道也特別腥臭。
中醫治療痛風,在臨床上會區分急性期與慢性期去用藥,在痛風急性發作時,先以通絡止痛與清熱利濕為主,像是,四妙丸或上中下通風丸;等到急性症狀緩解後,再進一步針對患者體質去做調理,例如,使用五苓散去治療痰濕體質,或龍膽瀉肝湯去治療濕熱體質,才不會痛風反覆發作。
高普林食物是痛風患者飲食大忌,高、中、低普林常見食物一次看懂
吳宛容分享,痛風患者的飲食需十分注意,特別是年節期間常會吃到大魚大肉、飲酒或是把前一天沒吃完的年菜湯品重複加熱食用,這類的飲食都很容易導致痛風發作。
吳宛容提供下方常見含普林的食物列表供民眾參考,建議過年飲食最好是低普林飲食為主,中普林食物酌量食用就好,高普林食物則是盡量避免。
高普林:內臟類、久煮肉湯、白鯧魚、虱目魚、小魚乾、沙丁魚、干貝、蛤蜊、牡蠣、黃豆、肉類外皮、香菇乾。
中普林:大部分的肉類、豆腐、豆干、豆漿、大豆、紅豆、綠豆、花生、蘆筍、扁豆、青江菜、四季豆。
低普林:全榖雜糧類、乳製品、大部分的蔬果、雞蛋鴨蛋、海參、海蜇皮。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日常保養這樣做,巧喝四神湯、薏苡仁玉米鬚茶有助健脾胃及降尿酸
若憂心過年期間導致痛風發作,除了小心避開高普林飲食以外。吳宛容建議,民眾在痛風尚未發作時,可自煮四神湯和薏苡仁玉米鬚茶飲用,能夠有助於健脾胃及降尿酸,但若痛風已經發生,還是建議盡早就醫治療為佳。
四神湯
材料: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各20公克。
做法:先將芡實和蓮子浸泡約半小時將其軟化後,與茯苓和山藥一同放入水中燉煮40-60分鐘,最後適當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薏苡仁玉米鬚茶
材料:薏苡仁50公克、玉米鬚30公克。
做法:先將薏苡仁放入平底鍋中開小火,翻動拌炒大約30-40分鐘後取出,和玉米鬚一同放入湯鍋中,並注入1000c.c.清水續煮15分鐘,即可放溫飲用。
有痛風史不能吃豆製品是迷思?非急性期適量攝取無須擔憂引發
部分民眾擔心服用或攝取豆漿、豆腐、豆干…等豆製品是否會引起痛風?吳宛容解釋,黃豆雖屬於高普林食物,但在製作過程中普林會減少,因此豆製品屬中普林食物,適量攝取並不會引發痛風,甚至有日本研究指出服用豆腐可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痛風的風險。
然而,如果已經是經常痛風發作的患者,還是會建議要更加精準地控制豆製品的食用量,並且在發作期時盡量避開。此外,與豆製品相比,高油、高糖飲食、海鮮、內臟類,以及啤酒更容易引發急性痛風,民眾才需更加注意。
(本文作者為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