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甲狀腺癌治療前必看!病理報告、基因檢測,藏用藥與預後玄機 | 健康遠見
癌症

甲狀腺癌治療前必看!病理報告、基因檢測,藏用藥與預後玄機

甲狀腺癌治療前必看!病理報告、基因檢測,藏用藥與預後玄機 甲狀腺癌治療前必看!病理報告、基因檢測,藏用藥與預後玄機。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甲狀腺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7名,每年新增病人數近5千例,女性是男性的3倍。幸好,甲狀腺癌相對於其他癌症來說,是相當友善的癌,其中的「典型乳突癌」開刀後,視情況接受放射碘治療,接著只要服用甲狀腺素,定期追蹤即可;至於預後較差的「未分化癌」除傳統放化療外最近也有新標靶藥物可治療,罹癌後不要驚慌。

甲狀腺癌經常沒有明顯症狀,但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困難等,高雄榮總核子醫學科主任諶鴻遠指出,疑似罹患甲狀腺癌時,通常會透過細針穿刺進行細胞檢查,或是做頸部超音波檢查是否癌病變。若是無法確認,再進一步做組織切片判定。

甲狀腺癌手術切除後病理報告學問大,內行看門道

甲狀腺癌病人進行腫瘤手術切除,將病灶送驗後的病理報告會記載採檢的部位、切除方法,腫瘤大小、外觀及邊緣的描述,以及細胞型態、周邊組織侵犯程度、淋巴結轉移數量及位置、甚至基因突變染色結果等,報告結果將決定治療的方向及預後。

諶鴻遠說,像腫瘤的大小會影響復發率,愈大愈容易復發;腫瘤邊緣描述也非常重要,因為醫師在切除腫瘤時,會將腫瘤周邊的一些正常組織切除,因此,必須知道切下的腫瘤帶有多少正常組織,判斷留下多少安全範圍。若是切除的腫瘤沒有正常組織,有一種可能就是沒有完全切乾淨,體內還有殘留的腫瘤。

甲狀腺典型乳突癌最友善,術後甚至服藥追蹤即可

甲狀腺癌以細胞型態分類最常見的是分化型,其中可分為乳突癌跟濾泡癌兩大族群,「典型乳突癌」剛發生(微小腫瘤)時不太會著到血液擴散,也不常侵犯頸部淋巴結,開刀後依需要服用甲狀腺素加上追蹤,往往就可達到控制;若是腫瘤較大、侵犯範圍較大、呈現變異亞型、分化較差或轉移到淋巴的乳突癌則建議做放射碘治療。

「濾泡癌」比典型乳突癌惡性,較易轉移到肺部跟骨頭,手術後建議做放射碘治療。至於分化不良或混和較差的變異甲狀腺癌,手術後要使用放射碘治療,甚至放射碘也可能無效而需要考量其他的治療方式,例如標靶藥物。

疑似罹患甲狀腺癌時,通常會透過細針穿刺進行細胞檢查,或是做頸部超音波檢查是否癌病變。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疑似罹患甲狀腺癌時,通常會透過細針穿刺進行細胞檢查,或是做頸部超音波檢查是否癌病變。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甲狀腺未分化癌最惡劣,幸有標靶藥物治療來對付

諶鴻遠分析,未分化癌的甲狀腺癌是最差的一種,過去手術後再做或直接放療或化療,效果都不好,從診斷到死亡平均存活期只有6個月。幸好,近年來已有發展各式標靶藥物可以治療,建議病人要先做基因檢測,尋找適合的標靶藥物或是否可進行免疫療法。

諶鴻遠表示,綜合衍生自濾泡細胞來的甲狀腺癌較常出現的突變基因是BRAF基因,約占60-80%,其次為RAS約占20%,NTRK融合基因不到1%,RET融合基因在成人的比例為5-10%,但兒童在融合基因異常比率比較高。此外還有一種常見伴隨上述的基因突變的是TERT-p、PI3K等,目前還沒有對應標靶藥物可治療,而且這些基因會促進腫瘤快速成長。

基因檢測找出適合標靶藥物,3種選項各有優缺點

甲狀腺癌的基因突變比其他癌症單純,因為多數患者誘發癌病變的驅動基因比較集中在某些特定分子相關路徑;目前的檢測方式簡單可分成三種選擇:

一是「單基因檢測」,但無法馬上找到突變基因,優點是價格便宜,例如只檢測bRAFV600E異常。

另一種為「突變熱點基因檢測」,一次檢驗十數或數十個左右基因,主要以常見或決定有利標靶藥物為主,但可能遺漏某些比較不常見基因,價格中等。

最完整的為「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一次檢驗超過400個基因,若是未找到適合的標靶藥物,未來一旦開發出新藥可馬上接受治療,缺點是價格較高。

諶鴻遠建議,針對預後較差的未分化癌、分化不良癌、混合有較差變異型之癌種,或是對治療反應不佳,腫瘤無法控制或惡化,以及使用標靶藥物前或更改標靶藥物前,可考慮做廣泛型癌症基因檢測。

請醫師解讀病理、基因檢測報告,才能更了解病情

諶鴻遠強調,病理報告和基因檢測報告將決定治療的策略,臨床上發現,有些病人會將原文報告用Google翻譯為中文,但是翻譯的內容不夠準確時,反而容易誤導方向,因此建議,應請醫師解讀報告,才能更了解自己的病情。

諮詢/高雄榮總核醫科 諶鴻遠主任

整理/癌症希望基金會

  • 專欄簡介:

成立於2002年,由專業醫護與社工團隊在台北、台中、高雄直接服務癌友及家屬,深入瞭解其需求,並連結全方位個人化的醫療、家庭、社會、情感支持網絡,促使必要之照護資源到位,並提升癌友珍惜自我與積極治療的自信與意願,爭取活下來、活得久、活得好的機會,成為癌友邁向康復之路的領航員。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