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曾有一夜睡不好,隔天起床精神差,覺得很累的經驗嗎?以往文獻證實,睡眠不足會讓人感到疲倦,影響注意力、判斷力和反應速度,後續發生車禍、醫療疏失和工安意外等問題的風險攀升。
遇到這樣的情形,找機會小憩片刻,充電一下,或者飲用黑咖啡、濃茶與能量飲料提神是很常見的因應方法,而一份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生理與行為》(Physiology and Behaviour)的報告指出,適度運動就有醒腦作用,有助提高認知表現,值得大家參考。
該研究由服務於英國樸資茅斯(Portsmouth)大學體育、健康與運動科學學院的運動生理學家喬•科斯特洛(Joe Costello)博士所主持,其透過刊登廣告招募到24位健康的成年志願者,並針對他們進行實驗,目的在了解睡眠、低氧狀態和運動是如何影響大腦功能。
睡不好,精神差?英國研究:適度運動有助醒腦
第一個實驗屬於部分睡眠剝奪(PSD),12位志願者每晚只能睡5小時,且這樣的安排需持續3天。而每天早上他們除要接受嗜睡程度和情緒狀態的評估外,也要完成包括計算等7項需要動腦的作業。接著,在騎20分鐘的自行車後,上述的作業再重複操作乙次。
第二個實驗屬於全面睡眠剝奪(TSD),另外12位志願者第一天是正常睡眠,第二天則被要求整晚不能睡,也就是所謂的「熬通宵」,兩天全程處於缺氧的環境中,隔早的規劃和第一個實驗完全相同。
統計發現,無論是部分睡眠剝奪、全面睡眠剝奪或缺氧的環境下,騎20分鐘的自行車後,各項作業成績都比未運動前明顯進步,亦即大腦功能獲得改善。即使考量可能的干擾因素,結果仍相同。
研究者表示,之所以會選擇騎自行車這類中等強度的運動,且僅安排20分鐘係因為運動時間太長或過於劇烈恐會變成一種壓力源,進而產生負面效果。至於運動何以讓缺乏睡眠,體內含氧量低的人認知表現好轉,詳細機轉仍有待探討,可能是運動後大腦內荷爾蒙分泌量的調節、血流量變多,提供額外的氧氣,或是覺醒、動機的增加。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官網提供的資訊,成年人每晚應睡滿7~9小時,此舉不僅能讓身體獲得充分休息,也可以讓大腦重組資訊。若因故無法達到標準,比方說輪班工作、照顧孩子或至高海拔處,又希望起床後能維持腦筋靈光,建議不妨來點中等強度的運動(如快走、騎自行車與游泳等),20分鐘就管用哦!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