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濕疹、汗皰疹纏身?DIY綠豆、紅豆、黑豆「改良版三豆飲」助改善 | 健康遠見
飲食

濕疹、汗皰疹纏身?DIY綠豆、紅豆、黑豆「改良版三豆飲」助改善

濕疹、汗皰疹纏身?DIY綠豆、紅豆、黑豆「改良版三豆飲」助改善 濕疹、汗皰疹纏身?中醫教改良版三豆飲+穴位按摩,改善春天過敏皮膚癢。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春天來臨,萬物復甦,氣候開始回暖,卻也是許多人皮膚開始「癢」的季節。春天的天氣型態相當不穩定,乍暖還寒,尤其因為季節轉換,溫度以及濕度都有很大改變,更容易導致一些敏感族群開始出現皮膚不適,出現各種惱人的皮膚狀況,其中又以濕疹佔大宗。

不同於乾冷的寒冬,由於春季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增加,進而使皮膚的水分蒸發速度減慢,導致皮膚變得潮濕和悶熱,當體內的濕氣較重,加上皮膚上的汗液又難以揮發,則容易誘發產生濕疹。

《黃帝內經》提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我們身體內的津液水分,是指我們平時喝水,從嘴巴到胃,再經由脾吸收,通過肺的疏散調節,把水液、津液輸送到全身,最後由腎與膀光把尿液、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因此在水分的調節過程中,脾、胃、肺、腎與膀胱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導致體內水氣無法順利排出,而成為體內過多的濕,而導致身體濕氣重,而那些無法順利排出的溼氣往往就在皮膚上堆積顯現出來,而產生了濕疹、汗皰疹。

長期睡眠不足,會讓一個人變得疲累無力,就是中醫所謂的「氣虛」,氣虛會造成身體沒有活力,代謝變慢,影響腸胃運化能力,造成整體水分代謝不良。freepik by tirachardz圖/長期睡眠不足,會讓一個人變得疲累無力,就是中醫所謂的「氣虛」,氣虛會造成身體沒有活力,代謝變慢,影響腸胃運化能力,造成整體水分代謝不良。freepik by tirachardz

改善濕疹、汗皰疹、皮膚癢、皮膚過敏,生活飲食作息謹記3要點排除體內過多濕氣

如何排除體內過多的「濕氣」呢?從日常作息及一些簡單的飲食習慣調整,就可以幫助減少體內濕氣,幫助溼氣的排出,整個人更輕鬆更輕盈。

1.少吃冷食,少喝冷飲

生冷食物、冷飲、寒涼性蔬果(筊白筍、蘆筍、梨子、西瓜、香瓜、火龍果…)容易損傷我們的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營養及水分的代謝,造成濕氣在體內堆積。除了減少冰冷食物之外,平時煮菜時也可以多加入一些蔥薑蒜,暖胃同時也可以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2.充足的睡眠

長期睡眠不足,會讓一個人變得疲累無力,就是中醫所謂的「氣虛」,氣虛會造成身體沒有活力,代謝變慢,影響腸胃運化能力,造成整體水分代謝不良,因此擁有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我們精神變好、代謝更好,身體更輕盈。

3.洗完澡將頭髮吹至全乾

很多女生習慣洗完澡將頭髮吹半乾,或是頭上包著浴巾等過一段時間才吹乾,這樣的習慣容易讓濕氣從頭皮進入我們的體內,長期下來也容易產生偏頭痛。

綠豆、紅豆、黑豆入菜!善用中醫藥膳+穴位按摩,健脾利濕、提升自身免疫力

中藥藥膳—利濕健脾粥

綠豆、紅豆,有健脾胃、利水消腫,清熱消暑的效果,黑豆則是兼具有解毒之效。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1及礦物質磷、鉀、鈣的同時,也可以提供優質營養的膳食纖維。

材料:綠豆30公克、紅豆30公克、黑豆30公克、生甘草15公克、白米適量。

做法:

1.將白米、綠豆、紅豆、黑豆先洗淨,浸泡30分鐘。

2.將所有食材、藥材加水,一起放入電鍋燉煮。

穴位按摩—合谷穴、曲池穴、三陰交穴

平時可以利用以下三個穴道加強代謝,達到健脾利濕的效果,同時提升自身免疫力。

可用指揉的方式來進行穴道按摩3~5分鐘,每日1-2次。

合谷穴:手掌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以拇指按壓另手合谷穴,以旋轉揉壓方式至痠脹。

曲池穴:手肘外側端,肘彎起後橫紋結束的凹陷處。以拇指按摩另側手上的曲池穴,按揉同時彎曲手肘。

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直上三寸(約手指四指幅)。以大拇指指腹按揉於脛骨後緣。

3穴位1藥膳改善春日皮癢。馬光醫療網提供圖/3穴位1藥膳改善春日皮癢。馬光醫療網提供

張靖翎醫師 瑞隆馬光中醫診所 中醫師

更多內容請至馬光醫療網】/【臉書粉絲團:馬光醫療網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