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紅茶多是碎葉形的調配紅茶。紅茶一般只沖泡一次就直接丟棄,與綠茶或烏龍茶會回沖2∼3次的飲用方式不同。只有OP全葉形紅茶或中國紅茶,因為纖維質完整,浸泡時不容易釋出,可以回沖2∼3次飲用。(本文節錄自《紅茶的一切》一書,作者:河寶淑,趙美羅,奇光出版,以下為摘文。)
碎葉形或粉末形紅茶,因為纖維質已被破壞,反覆沖泡會釋出纖維質,湯色變得混濁,降低風味。因此要在僅有一次的沖泡過程中將紅茶的成分完全萃取出來,沖泡的水量、水溫、時間就顯得格外重要,必須仔細留意。
想將紅茶的魅力完整呈現出來,最先要熟記的就是沖泡紅茶的4個要素。
圖/1人份紅茶沖泡的基準(《紅茶的一切》/奇光出版)
1. 沖泡紅茶的水溫
要將紅茶的色香味充分引導出來,最重要的就是水溫要控制在萃取單寧酸和咖啡因的最佳溫度。最佳的沖泡水溫是93∼98℃,此時水中的含氧量也比較高。
沖泡紅茶一定要用新鮮的水,加熱後馬上使用。水壺裝水,加熱到一定程度時,壺內會產生露珠般的小氣泡,當出現5∼6個直徑約1公分的氣泡時即可關火(此時水溫大約93∼95℃)。
水若沸騰太久,水中的氧氣會消散到空氣中,愈來愈少,用來沖泡茶葉,茶的色香味很難充分釋放出來。
圖/沖泡紅茶的水溫(《紅茶的一切》/奇光出版)
2. 沖泡紅茶的水量
測試各種紅茶適合的水與茶葉量,建議以水量為基準,增減茶葉的量來調整。因為與水相比,茶葉的差異性比較大,會因為其品質、特性、新鮮度、是否為調配茶等因素,影響茶葉的萃取程度。
紅茶評鑑的標準3克茶葉與150cc,這樣的水量及比例只是為了品評紅茶的個性,並不適合用來享受美味的午茶時光。一般人喝紅茶時,會搭配茶點一起享用,所以通常不會只喝一杯。
假設每個人需要喝2∼3杯,需要準備的水量可以參考以下計算方式:沖泡1人份的紅茶,所需水量為茶杯2杯半(140cc×2.5杯),大約是350cc。
3. 沖泡紅茶的茶葉量
1人份的水量是350cc的話,最一般的標準茶葉量為2茶匙。但是同樣的茶葉量,還會因為使用的是硬水或軟水,而沖泡出不同的味道,例如:韓國一般都用軟水,軟水很容易釋出茶中的澀味,為了降低澀味,就需要稍微減少茶葉量。
若要減少,可改為1人份350cc,加滿滿1茶匙,或淺淺2茶匙茶葉量。
4. 沖泡紅茶的時間
茶葉成分所需的萃取時間會依據茶葉的大小有些微差異。一般來說,BOP碎葉形茶葉適合約3∼4分鐘,OP全葉形茶葉約5∼6分鐘,茶葉越大,沖泡時間就越長。
沖泡時間拉長,茶的味道就會變濃,湯色也會變深。若不小心浸泡過頭,味道太濃,可以加熱水稀釋,調節出適當的濃度再飲用。
圖/《紅茶的一切:紅茶迷完全圖解指南(二版)》,作者:河寶淑,趙美羅(하보숙, 조미라),奇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