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律師陳俊翰遺志,健保署研議SMA藥物擴大給付,今天專家會議同意取消限制,不以運動功能為門檻,全台約400名患者皆可使用健保藥物,最快5月上路,健保挹注38億元。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目前有俗稱的背針、基因治療與口服藥3種治療藥物。背針與口服藥物健保給付條件類似,過去評估若運動功能已喪失,用藥效果不明顯,因此有上肢運動功能指標(RULM)大於等於15分給付條件,約百人已獲治療,但不適用健保給付的病患仍有250多人。
健保陸續將藥價昂貴的罕病SMA治療納入給付,但仍有病患被拒於門外,獨自面對天價藥品,專家呼籲鬆綁年齡與運動功能門檻,這也是陳俊翰的遺志。背針與口服藥物廠商已申請擴大給付範圍,至所有SMA患者皆可使用,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天舉行專家會議討論。
健保署長石崇良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經專家討論後,原則認為運動功能評估與治療效果沒有絕對關聯性,同意放寬給付條件,不再以運動功能評估絕對分數作為給付依據,但考量藥價昂貴,仍會設有停藥門檻,若服藥一段時間,病情持續惡化,顯示藥物效益不彰,須停止健保給付。
石崇良表示,停藥標準將與支付標準一併公布,背針與口服藥物擴大健保給付,每人每年約新台幣700多萬元藥費,預計新增250多人受惠,換句話說,全台所有SMA患者、約400人皆可使用健保藥物治療,健保將挹注38億元。後續仍須經過藥物共擬會討論,新制最快5、6月正式生效。
本文轉載自2024.03.07「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