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容易疲勞、疼痛,你的身體正在慢性發炎嗎?不改善恐演變成失智症 | 健康遠見
慢性發炎

容易疲勞、疼痛,你的身體正在慢性發炎嗎?不改善恐演變成失智症

容易疲勞、疼痛,你的身體正在慢性發炎嗎?不改善恐演變成失智症 容易疲勞、疼痛,你的身體正在慢性發炎嗎?不改善恐演變成失智症!Unsplash by Brooke Cagle

當身體出現慢性疼痛、容易疲累等症狀,小心身體正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如果輕忽這些警訊,未適時調整生活作息、改善現況,可能損傷神經元,導致記憶和認知功能下降,最後演變成失智症。

身體慢性發炎影響身體功能主要表現在「活動力」上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說,發炎是人體的自動防禦反應,屬於身體自我修復,如果體內發炎指數過高、時間過久,會讓免疫力受損,進一步引發慢性疾病,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免疫系統調控失當,器官組織會慢慢受到持續性的破壞,β類澱粉蛋白沉積,影響大腦的運作。

當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沉積愈嚴重,會干擾神經細胞之間的傳遞,除了影響記憶力、判斷力,也會降低活力。陳亮宇表示,慢性發炎影響身體功能,主要表現在活動力方面,當整個人提不起勁、做什麼事都沒興趣,進而減少社交活動時,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可能比別人高,因為少了人際互動的刺激,對外界的理解力與反應力都變得較遲鈍。

什麼是腦霧?腦霧與失智有關嗎?如何預防慢性發炎?

自新冠肺炎大流行後,其後遺症之一的「腦霧」偁受關注,是指大腦混沌昏沉、無法正常運轉,並非醫學專有名詞。腦霧所出現的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與失智很相似,腦霧是因為疾病感染而誘發身體發炎反應,大部分的人會在疾病康復後三至六個月左右慢慢復原,多為可逆性、可改善。

如果腦霧症狀持續半年以上,應積極處理、調整生活狀態,否則會進展到輕度認知障礙(MCI),可說是潛在的健康危機。陳亮宇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應從飲食、運動、作息下手,要避免高糖、高脂、油炸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尤勿攝取過多精緻糖,以免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另外,肥胖會讓發炎指數增加,加速大腦老化,因此要做好體重控管,並戒除菸酒。

陳亮宇強調,肥胖、三高、熬夜、缺乏運動都跟慢性發炎有關,也是導致失智的原因。想要打造抗發炎體質,要懂得「趨吉避凶」,多吃含有Omega-3的魚肉和堅果,豐富的維他命A、B、C、D、E具抗發炎作用運動是天然的消炎方式,可促進全身循環系統修復發炎的部位,且大腦分泌的物質能維持認知功能,對預防失智大有幫助

腦霧與輕度認知障礙(MCI)的差別

腦霧:

主觀性記憶衰退、無法專心,但旁人不覺得。腦霧可逆轉,但有一小部分會進到輕度認知障礙、輕度失智病程。

輕度認知障礙:

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能力比正常老化出現嚴重的衰退。在臨床上,每年約有10%-15%患者會發展為失智症。

防止輕度認知障礙
認識早期警訊1.記憶衰退,忘東忘西,重複發問。
2.忘記約會時間及地點。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
4.學習新事物出現困難。
控制危險因子飲食清淡,使用不飽和油脂,控制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
動動腦防退化多看報章雜誌、寫作、打橋牌、繪畫、園藝、烹飪、走路、爬山、游泳、騎單車、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等。
資料來源/北榮神經醫學中心  製表/鄧桂芬  聯合報提供

防止輕度認知障礙。取自聯合新聞網圖/防止輕度認知障礙。取自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到底能不能吃?研究揭鮪魚經50年汞含量仍高!4種魚類應少吃
中年被資遣很可恥?過來人分享,大哭過後你一定要做的一件事
勞退分紅怎麼查,誰可以領?勞保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一樣嗎?勞退整理包看分明

本文轉載自2023.12.31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