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清明連假計畫到日本旅遊、賞櫻的人要小心了!繼法國、英國、韓國之後,日本也遭到臭蟲入侵!甚至有網友自製「日本床蝨地圖」,提醒旅客選擇飯店、民宿時要多留意。由於日本向來是國人最喜愛的旅遊地,《遠見雜誌》特別專訪病媒防治專家,教導民眾如何分辨臭蟲?找到臭蟲的隱藏地?甚至只要靠一支吹風機,就能一次殺死臭蟲「三代」,避免被床蝨叮咬、把臭蟲帶回家。
妻が帰りの電車のシートにトコジラミが居るのを発見してからガラガラだけど怖くて2人して立って帰ってる🚃💨
— ひろ☆くま (@PrectiveGallery) March 10, 2024
イベントで疲れてるのに…💧 pic.twitter.com/2f424SD6AP
臭蟲在日本現蹤!跟暖冬、全球觀光客大量湧入有關
最近,日本地鐵的車廂內、飯店都紛紛出現臭蟲的蹤跡,導致人心惶惶。為何臭蟲(床蝨,bedbug)會蔓延至日本?主因為暖冬,再加上各地觀光客大量湧入。
《遠見》特地專訪台灣知名的病媒防治專家、台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黃基森,教導民眾認識臭蟲的習性及防治方法,以免除不必要的恐慌。
圖/病媒防治專家黃基森專研該領域長達37年。黃基森提供
以下為第一人稱的專訪摘要:
臭蟲(bedbug)又稱床蝨或壁蝨,主因是臭蟲會分泌一種異常臭液,所以叫臭蟲,俗稱床蝨跟壁蝨,是因為臭蟲喜歡躲在床、床墊、牆壁、物品等縫隙處。
臭蟲會隱藏在床墊與床墊間的隙縫處,還有床腳、床板邊交接處、床頭櫃、牆邊、木地板、地板、衣服、家具等的縫隙間,甚至窗簾皺褶處、牆壁的插座內都會有……,「只要有縫隙處,它都能鑽進去」,因為牠是「負趨光性」昆蟲,不喜歡光線,才會躲進縫隙的暗黑處。
圖/黃基森老師指出臭蟲最愛隱藏的各種縫隙,超乎想像。黃基森提供
臭蟲的成蟲大概是0.5至0.6公分,如果吸飽血會膨脹到0.8公分,成蟲為黃褐色,即便是透明的若蟲(卵跟成蟲之間),都肉眼可見。因為身體很扁、僅0.2公分,可以輕鬆通過縫隙躲藏。
圖/臭蟲的生活史。李明儒繪製
臭蟲繁殖力非常強,耐飢餓可以達一年
再來是,臭蟲觸的嗅覺長達七公尺遠,對於人體的溫度、呼出來的二氧化碳、分泌物、體味(乳酸)都很敏感,所以當人類入睡後至清晨四、五點間,正是臭蟲出來覓食的最佳時機。此時,臭蟲可以肆無忌憚地吸食人血,一次就是3至7分鐘,吸到飽為止,人類卻毫無知覺。堪稱是吸血昆蟲界的「慢郎中」,蚊子吸2分鐘就飽了。
如果起床後,發現手腳臉頸或身體有集中的幾顆紅腫皰,奇養無比,可九成判定就是被臭蟲叮咬。
第三是,繁殖力非常強,耐飢餓可以達一年。一般臭蟲的生命週期是8個月至一年,臭蟲吸血後即躲藏不出,所吸的血需數天才能消化,成蟲能耐飢達一年以上。
第四是,臭蟲都是三代同堂居住,甚至繁衍到四代同堂。臭蟲的成長過程分為蟲卵、若蟲和成蟲,若蟲、成蟲,不管是雌蟲或雄蟲,都會吸血,而且偏愛人血,除非所在地沒有人血,才會對家中的貓狗等寵物下手。臭蟲比蚊子還挑嘴,蚊子只要有血液的動物都會叮咬。這也是為何臭蟲大多出現在人口聚集的城市,例如巴黎、倫敦、首爾等都會區。
圖/遭臭蟲叮咬後皮膚的症狀表現。朱力弘攝
接著就能根據臭蟲的習性,找到臭蟲加以消滅。
建議出國旅遊可以這樣做。入住飯店後,最好先檢查一遍,花五分鐘時間找重要的縫隙處,大概就能確保這一間房有沒有被臭蟲入侵?
先檢查床墊、床架、床罩、被單、枕套、臥塌、長椅、沙發、鏡框、圖畫、壁紙、家具、櫥櫃、抽屜、旅客行李箱等的縫隙或接縫處,或是木頭地板、地毯與牆壁的接合處;窗簾折縫處以及電器開關或插座內……。
再來是,由於臭蟲吸血後,會在器物上留下糞滴,讓家具或牆壁留下黑褐色汙斑,可進一步查看是否有若、成蟲的活體、血跡、糞跡,或是聞到臭味、淡淡的刺鼻甜味等。如發現有臭蟲的蹤跡,馬上請櫃臺處理。
圖/黃基森老師指出插座「縫隙」處常有很多臭蟲。黃基森提供
政府沒有統計臭蟲案例,也僅有一種除蟲藥劑可用
多數人嫌麻煩,不想檢查飯店的房間,建議可以擦含有敵避或待乙妥(DEET)成分(都是同樣的東西,只是稱法不同,)的防蚊液,至少可有效防止臭蟲叮咬。
返國後,最好能檢查衣物、隨身包包、行李箱的縫隙處是否有臭蟲或臭蟲遺留的血斑,再進家門。
如果是在台灣的住家發現有臭蟲,如無財務的壓力,可以找專業的除蟲公司協助處理。
如果有經濟壓力,可以考慮用物理防治法。但,得要有辦法找到臭蟲的藏匿地點,這需要一點耐心,就是從各種縫隙處開始找起,例如床墊、床架、床罩被單的接縫處,舉凡縫隙處都可能藏有臭蟲。再拿吹風機高溫吹20分鐘,就能將卵、若蟲、成蟲一併殲滅。
除了用吹風機之外,找到臭蟲的躲藏處後,用吸塵器真空吸除,可將臭蟲、蟲卵及排泄物都吸乾淨,但因為還是活的,必須用塑膠袋綁好才丟棄。
最後,還是呼籲政府有關單位要正視臭蟲的防治問題,政府沒有統計臭蟲案例就算了,至今僅有一種登記的藥劑可用,理應讓除蟲公司有其他的選擇,以目前臭蟲的抗藥性來看,難保以後不會無藥可用。政府也不應該因為臭蟲不是法定傳染病媒,就不加以管理。
防患於未然,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等到真的發生臭蟲危機了,再來想辦法,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