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鬧很大,甚至涉及死亡案例,目前已於遺體內確認有米酵菌酸,到底「邦克列酸」(米酵菌酸)是什麼?症狀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就讓好食課Anna 李宜樺 營養師解析給你聽。
邦克列酸(米酵菌酸)小檔案
邦克列酸來源:
為一種粒線體毒素,主要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所產生,此菌主要喜歡於富含脂肪酸(或帶有油脂)、溫暖(22-33度)的環境中生存,過往主要於發酵不完全的玉米粉、椰子製品發現!
邦克列酸中毒症狀:
通常食用後1-10小時內便有症狀發生,因為粒線體為人體重要提供細胞能量的場所,所以當其損害就容易導致腦、肝、腎等多重器官衰竭。
較輕的症狀:頭暈、腹痛、噁心、嘔吐、嗜睡。
較嚴重:腎衰竭、昏迷、休克、死亡。
僅需幾毫克即有致命可能!須格外注意!
過去邦克列酸中毒食物案例:
主要於發酵穀物製品、浸泡過久的木耳及保存不當變質的澱粉製品(如:河粉、涼皮等),台灣目前基本上無案例,過往於大陸發生過一家人食用自製酸湯子(由發酵玉米製成的麵食)而致命的案例。
邦克列酸中毒預防原則:
此毒素無色無味,且無法透過一般烹調方式將其去除,因此須格外注意保存食材的環境,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及新加坡食品局主要有以下建議:
避免在家自製發酵玉米、椰奶等製品。
不食用存放過久的食品,如果對於食物過期、變質有疑慮者,則建議直接丟棄。
如果需長時間/隔夜浸泡木耳,建議放於冰箱中浸泡。
圖/「邦克列酸」米酵菌酸危害、預防懶人包。好食課提供
如何判斷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定義是2人(含)以上(肉毒桿菌只要1人即成立)食用相同食物引發相似症狀,並且從食物檢體或患者嘔吐物或糞便中驗出相同類型的致病原因,即可判斷是一食物中毒事件!
所以下次吃飯,如果發生身體不適問題,也可問問同行親友是否也有類似症狀,如果有,建議迅速就醫,並保留剩餘食品或是嘔吐物及排泄物,經醫生判斷後會進行通報!
(本圖文轉載自好食課FB)
專欄介紹:
好食課是專業的營養師團隊,我們即時掌握國際健康飲食潮流,洞察台灣民眾健康與飲食現況,與大家分享最新、最正確、易懂的食品營養資訊,希望與大家一起邁向更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