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姐,23歲,從幾年前就喜歡使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每天收發簡訊的時間佔去一大半,還主持一個部落格。最近她的網站工作量增加很多,常常超時滑手機,幾天前的早晨醒來時,她覺得左腕十分痠痛,並且伴隨無力、腫脹和按壓痛,局部碰都碰不得。張小組在門診接受醫師檢查後,判定為肌腱炎,經詢問起來,不但腕部疼痛,有時手指也會卡卡的,連頸部也經常出現痠痛症狀。
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是時代的新寵,功能眾多,結合許多電子產品的功能,包括電話、攝影、電腦、網路、手遊等,問市以來,風起雲湧,掃蕩全球。
無論室內或戶外,白天或晚上,車上或路上,時時刻刻都有手機平板族,他們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平板,造成頸部和手腕痠痛、僵硬、肌肉緊繃等。
經常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大學生,約達50%曾出現肌腱炎,每天使用超過8小時者增加4.5倍風險,手遊者增加2.6倍,頻發簡訊者增加1.5-2.3倍,應多注意。
手機、平板族注意,輕忽這6件事恐釀手腕肌腱炎
國外網站(Alarming Average Screen Time Statistics (2024) (explodingtopics.com))統計列出,全球43國的民眾在手機、電腦、平板等產品的「螢幕使用時間」,佔清醒時間的44%,總平均時數是6小時58分鐘。第一名為南非,每天平均10小時46分鐘,包括手機5小時9分鐘(48%),電腦5小時37分鐘(52%)。台灣人每天平均8小時7分鐘,包括手機4小時12分鐘(52%),電腦3小時55分鐘(48%),位居全球第11名。
手機平板族群常會罹患手腕肌腱炎,可能的相關因素如下:
1. 手機或平板的重量:
手機的重量範圍約180至240公克,也有重達500公克的,而平板電腦更重,比其他文具、雨傘、茶杯、碗、手錶等,對手腕部都有其重量。有時使用較大型手機或平板時,重量更是可觀。
2. 使用時間久:
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都很容易讓使用者上手,而且常會超時使用,用單手握著手機,或雙手操作平板,時間一久,必然會增加手腕部的負擔,目前已有一些改變方式,例如使用聲音輸入,可以減少手指工作,使用藍牙耳機,也可減少一些負擔。
圖/手機的重量範圍約180至240公克,也有重達500公克的,而平板電腦更重,比其他文具、雨傘、茶杯、碗、手錶等,對手腕部都有其重量。Unsplash by Jeff Sheldon
3. 單指操作:
手機螢幕小,所以常常用拇指或食指來操作輸入,與電腦用鍵盤輸入不同,但都是重覆的動作,都會造成傷害;平板需用雙手為宜,有時一整個早上都用拇指發送數十條簡訊,對手指的負擔很大;使用聲音輸入法可以減少頻繁發簡訊時的負擔。
4. 姿勢不當:
有時同時操作智慧型手機或平板,又一邊做其他工作,造成使用姿勢不當,造成肌腱過度負擔。
5. 反覆修正的動作太多:
智慧型手機或平板輸入後,常會對內容不滿意,而進行反覆修正,這些動作都需頻繁滑動手指重新輸入,會增加工作量。
6. 快速操作:
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打手遊時,尤其是要快速滑手機螢幕的軟體,常常使肌腱負擔太大,目前寬頻網路提供更快的速度,使手腕部承受更多負擔;
這些不當的使用,會導致拇指和手指屈肌腱的負擔與發炎,嚴重者可引起媽媽手或扳機指。所以應養成正確使用習慣,適當中斷,長話短說,減少不必要的簡訊,避免快打式手遊,隨時注意姿勢,一旦發生痠痛,應盡早查明原因,積極治療,才能減少病痛。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