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密西根州法院判決,一對父母因為孩子持槍在校園掃射,造成四死七傷慘劇,連帶被判處過失殺人的罪刑,這是美國史上首見青少年殺人、父母也被定罪的判決。
審判法官表示,這對父母被判刑和教養不當無關,而是持續忽略孩子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警訊,最終讓孩子犯下大禍。報導指出,犯行少年表示自己曾多次向母親表達需要幫助,但都未獲得回應;犯案當天早上,老師發現他在本子上畫槍枝、血腥圖案,寫下「我需要幫助、我的人生無用」等字,通知父母到校,他們依然不覺得孩子需要立即性的協助,表明要上班就匆匆離開,沒多久後,孩子即犯案。
事後,犯行少年的父母表示,自認和一般父母教養方式相同,不明白孩子為何這樣做;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父母真的無法了解,無法預防發生憾事嗎?
根據一篇發表於《JAMA精神病學》期刊、由哥倫比亞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指出,孩童時期與父母、其他成人間所建立的關係,對其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即使在童年時期有高度創傷經驗(例如:身體或情感虐待、忽視、死亡以及家庭暴力等等)若能與父母,或其他成人之間保有積極關係,也就是有溫暖、撫育的關係。
擁有至少一個正向、可信任的成人,可降低孩子在日後生活中產生憂鬱、焦慮的風險。
而要成為讓孩子信任、帶來溫暖的大人,可以嘗試以下作法:
⑴ 有開放的溝通關係與管道
讓孩子相信自己隨時可以向你求助,獲得支持。如果不知道怎麼開啟對話關係、建立信任,可先向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或困難或挫敗,當展現自己也有脆弱、需要幫助的一面,孩子也較能卸下心防,練習表達真實情緒。
⑵ 積極聆聽和尊重孩子的情感表達
用尊重和理解的態度傾聽孩子的感受,改一改常在聽孩子說的過程,就不斷給意見或建議的習慣。
⑶ 學習成為孩子的好隊友
讓他有意願對你訴說前,需讓他覺得你和是同陣線,所以了解及運用他們的語言及感興趣的事,是身為父母的我們必須學習。不論是用口語、眼神或是肢體動作,都可以回應孩子,不要輕視或忽略孩子的情緒,即使是看似微小的困擾,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
最重要的是,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表現,尤其是出現明顯的負面情緒時,及時關注並主動詢問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同時要學習識別心理健康問題的徵兆,帶孩子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
- (本文作者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