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斷食不挑中午或晚上,而是早上呢?人體在深夜到清晨期間會進行吸收與代謝,到了早上,活動胃腸來排泄沒有吸收完的殘渣(糞便、尿液、廢物),這時候酵素要養精蓄銳,準備在補充營養的時候上戰場,卻吃了吐司配火腿蛋、米飯配烤魚之類的豐盛早餐。而且早上又匆忙,沒有細嚼慢嚥就吞下肚,吃下大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必須消耗大量酵素來消化,當然只能逼休息中的酵素開工。(本文節錄自《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一書,作者:鶴見隆史,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而且,早上的腸胃還沒有完全清醒,無法發揮全力,這就成了消化不良的主因。
使用酵素同時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吃個豐盛早餐代表一大早就要消耗許多能量,這當然就撐不到晚上。
可以說吃早餐反而讓你一早就沒精神,中午想睡覺,而且怎麼睡都還是累。
另外,吃早餐會造成血糖驟升驟降,更容易肚子餓,午餐和晚餐都會吃過頭。長期浪費酵素,這樣下去當然身體毛病就多,小病變大病。
所以,吃早餐會造成酵素不足,有損健康,如果想要健康,基本上一天只要吃兩餐,早上喝水就夠了。
按照生理時鐘來看,補充營養與消化的最佳時段是中午到晚上8點之間。在這個時段進食,晚上開始吸收與代謝,隔天排泄廢物,才是正確的生理時鐘。
也就是說吃飯時間最好在中午到晚上8點之間,正好是午餐與晚餐,吃了也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度負擔。
如果晚上8點之前就吃完晚餐,到隔天中午之前都不吃飯,那麼就是斷食16個小時,比半天再長一點。
食物從攝取到消化完成大概需要半天,但如果一天吃三餐,每餐間隔只有5到6小時,上一餐的食物還沒消化完成又要再吃一餐,等於身體不斷在進行消化,那麼就沒有酵素可以分配給代謝使用了。
執行「早上斷食」等於每天都可以斷食半天,休養消化器官,讓酵素有時間做該做的代謝活動,非常合情合理。
如果要清理全身細胞所囤積的髒汙,讓細胞恢復活力,唯一方法就是斷食。法國人認為斷食是相當好的治療方式,稱之為「不用開刀的手術」,我的診所也建議病患執行酵素輔助斷食。
(延伸閱讀│熬夜隔天最好別晚起!你的「睡眠債」該怎麼還?)
圖/不合時宜的營養觀念、錯誤的飲食習慣,讓你頑疾難消,反覆生病。而「吃多、吃錯」就是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酵素輔助斷食有很多好處
.保存潛在酵素
.讓腸道等消化器官獲得休養
.清理腸內環境
.清血、暢通血流
.提升免疫力
.排出體內囤積的毒素
.消除身上的緊繃與痠痛
.促進呼吸與循環系統功能
.讓人睡得好,醒來神清氣爽
這些好處能夠大大預防或改善疾病。
早餐可能造成肥胖
人體攝取食物之後就會進行消化吸收,食物分解出來的葡萄糖會被儲藏在脂肪或肌肉中,整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大概需要4到6小時。
糖分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會讓血糖迅速上升,身體也就要分泌較多胰島素。所謂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食物分解產生葡萄糖之後會先送到血液中,所以用餐後30分鐘血糖值會達到最高峰。
胰島素的功能是將血糖轉存到肝臟、肌肉、脂肪細胞中,這樣可以降低血糖值,所以人一分泌胰島素就會覺得餓。
其實人體就是這樣,消化吸收完成之後血糖降低,肚子就餓,而如果我們吃太多糖,或者在消化吸收還沒完成又亂吃導致血糖降低,就會變得更容易餓。
有人早上吃了豐盛的早餐,結果上午10點又想吃點心,或者喝了酒之後特別想吃碗拉麵。這就是因為早餐和酒菜吃了太多糖,血糖驟升驟降才會容易餓。
可以說上午肚子餓是因為前天晚上吃太多糖造成的異常狀況,也就是吃太多反而讓人肚子餓。
我的診所經常建議病患斷食,剛開始有人說「餓到受不了」,但過陣子就說「完全不覺得餓了」。
早上是排泄時間,本來就不應該感到強烈飢餓,所以上午肚子不餓很正常。不餓還硬要吃早餐,血糖驟升驟降會讓肚子容易餓,肚子餓就更容易吃太多。我每天幾乎都只有吃晚餐,但工作的時候幾乎不覺得餓過。
「肚子餓」並不代表身體需要營養,只是吃太多糖,血糖又降得太快。如果因為餓就一直吃身體不需要的東西,當然會變得愈來愈胖。
每天吃三餐的人如果突然減少用餐次數,有可能會餓到受不了,就好像為了減肥而把食量減半,或者不吃晚餐,總讓人格外難受。很多人因為餓過頭就猛吃,結果嚴重復胖。
那早餐呢?很多人早上一忙起來就懶得吃,應該比午餐或晚餐更不容易餓才對。而且不吃早餐,血糖不會驟升驟降,上午也就不會太餓了。
圖/《早上斷食,九成的毛病都會消失!(增訂版)》,作者:鶴見隆史,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