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喝酒臉紅是致癌物在體內累積表現!適量飲酒也會致癌,酒精易引起7種癌症 | 健康遠見
癌症

喝酒臉紅是致癌物在體內累積表現!適量飲酒也會致癌,酒精易引起7種癌症

5月9日台灣無酒日
喝酒臉紅是致癌物在體內累積表現!適量飲酒也會致癌,酒精易引起7種癌症 喝酒臉紅是致癌物在體內累積表現!適量飲酒也會致癌,酒精易引起7種癌症。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編按:不只酗酒會增加罹癌風險,近期研究更指出,酒精和癌症之間的關係可能比我們想得更危險!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統計資料,因酒精導致的癌症中有13.9%是由於適量飲酒(即每天飲用小於20公克的酒精)引起,而非過往大眾認知的小酌、少量飲酒對身體無害;且所有種類的酒,包括啤酒、烈酒、藥酒、葡萄酒,都能導致癌症。

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著名國際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分析全球癌症病例資料,發現酒精導致的癌症佔總病例4.1%,而這種比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異,尤其在亞洲最為顯著,東亞地區的比例高達5.7%。

喝酒後臉紅不是代謝快!45%台灣人擁有酒精不耐症基因變異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張祜銘解釋,飲酒是否導致癌症不僅與飲酒種類和方式有關,基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亞洲人中乙醛脫氫酶基因變異的比例較高,這種基因變異的人,其飲酒後致癌風險可高達數十至數百倍。有些人誤解喝酒後會臉紅表示代謝快,其實喝酒後臉紅,很可能就是乙醛致癌物在體內累積的表現

張祜銘進一步指出,台灣是全世界乙醛去氫酶基因變異比例最高的國家,將近一半的人(45%)擁有這個酒精不耐症基因變異,這也意味著台灣有飲酒習慣的人應特別注意癌症預防

小酌也會致癌!關於酒精與癌症你該知道的5個真相

張祜銘提醒,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統計資料,酒精導致的癌症中有13.9%是由於適量飲酒(即每天小於20公克酒精)引起的,遠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無害。

酒精(乙醇)可能藉由損害DNA而引發癌症。freepik by drobotdean圖/酒精(乙醇)可能藉由損害DNA而引發癌症。freepik by drobotdean

真相1》酒精引起7種以上的癌症

酒精(乙醇)可能藉由損害DNA而引發癌症。研究已知酒精會增加這些癌症的發生風險:口腔癌、口咽癌、食道癌、肝癌、喉頭癌、大腸直腸癌、女性乳癌(*東方人飲酒也增加胃癌風險)

真相2》酒精導致癌症類型男女大不同

2018年歐洲WHO地區最常見因酒精引起癌症部位:女性=乳癌,男性=大腸直腸癌。

真相3》對於癌症不存在安全飲酒量

從第一口酒,癌症風險就開始增加。所有種類的酒,包括啤酒、烈酒、藥酒、葡萄酒,都能導致癌症。超過10%的癌症病人,他們每天「只喝不到500毫升」的啤酒卻依然罹患癌症,而若喝的愈多、風險愈高。

真相4》同時使用酒精、香菸和檳榔,癌症風險大大加倍

相較於只有喝酒或抽菸:

喝酒+抽菸=5倍癌症風險;

重度飲酒+抽菸=30倍;

喝酒+抽菸+嚼檳榔,罹患口腔癌是一般人的123倍!

真相5》因酒精飲用而引起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減少飲用酒精,可以預防因飲酒而引起的癌症。能夠支持減少飲酒和預防癌症的措施:

●提高酒價,使酒不容易負擔得起。

●禁止或限制酒精在傳播媒體的宣傳。

●降低酒精的可得性。

世界衛生組織強烈支持在酒精飲料上標註健康警示,以使公眾了解酒精飲用導致的癌症風險。

酒精與癌症—你該知道的5個真相。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提供圖/酒精與癌症—你該知道的5個真相。北市聯醫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提供

因此,國民健康署、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和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發起了5月9日的「台灣無酒日」活動,呼籲國人關注酒精對健康的危害。

理性飲酒 ‧ 喝酒不開車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