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小中風是腦中風前兆!出現7症狀當心,不處理最快2天恐成大中風 | 健康遠見
大腦

小中風是腦中風前兆!出現7症狀當心,不處理最快2天恐成大中風

小中風是腦中風前兆!出現7症狀當心,不處理最快2天恐成大中風 小中風是腦中風前兆!出現7症狀當心,不處理最快2天恐成大中風。freepik by katemangostar

編按:小中風指的是「小範圍的中風」,也就是所謂的「暫時性腦缺血(TIA)」,是缺血性腦中風主要危險因子,代表身體發出的警訊,可視為中風前兆之一,應盡速就醫治療並服藥控制。若置之不理,高風險者在未來2至7天可能演變成真正的大中風。但究竟小中風症狀有哪些?民眾該如何提高警覺呢?《健康遠見》特選此文為你解答。

許多人說「小中風」是中風前兆,什麼是小中風?根據診斷定義,小中風是指「小範圍的中風」,一般俗稱的「小中風」應為「暫時性腦缺血(TIA)」,是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危險因子,代表身體發出警訊,應盡速就醫治療並服藥控制,若置之不理,高風險者在未來2至7天可能演變成真正的大中風,一定要提高警覺。

過去暫時性腦缺血被定義為「因腦部缺血造成的突發、局部性神經功能喪失,通常不超過24小時」。2009年美國心臟協會與美國中風協會重新定義,TIA為「因局部大腦、脊髓或視網膜缺血造成的暫時性神經功能失常,未見急性梗塞」。

影像學上是否能找到結構異常即「梗塞」,成為TIA與中風(stroke)主要的區別。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一宏指出,中風屬於血管結構問題,即使血流恢復,也連帶有結構性受損,透過影像檢查清楚可見,但暫時性腦缺血恢復後,通常神經與血管並未受損。

小中風,不一定會手腳無力

「暫時性腦缺血與中風不同。」劉一宏說,醫學上的小中風專指「小範圍的中風」,有時小到不在神經感測區,甚至是「無症狀」中風,難以監測,有時則是失智、記憶方面表現,不一定會在運動腦區造成手腳無力等症狀,症狀不明顯,但仍屬於中風。

劉一宏表示,為了和患者溝通時方便,對於「暫時性腦缺血」有時會以小中風代稱。暫時性腦缺血會出現單側手腳無力、臉歪嘴斜、口齒不清、手麻腳麻、複視或暫時性單眼失明等症狀,若曾出現單側肢體無力及言語障礙,之後再中風的風險較高。

暫時性神經功能缺損的成因相當多,並非都是中風前兆。劉一宏說,有時民眾因慢性疾病,例如高血糖導致單側手腳、臉部發麻,但血糖降下來就會恢復。有些疾病表現和TIA類似而易混淆,包括癲癇發作、偏頭痛、代謝障礙或暈厥等症狀,也可能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姿勢性低血壓或眩暈,及早區別有助於治療。

暫時性腦缺血7症狀

1.單側肢體無力。

2.記憶喪失/認知功能障礙。

3.頭痛。

4.視力模糊。

5.單側偏盲。

6.暫時性單眼失明。

7.複視

暫時性腦缺血7症狀。資料來源/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29卷第6期)、劉一宏醫師;製表/鄒尚謙,取自聯合報圖/暫時性腦缺血7症狀。資料來源/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29卷第6期)、劉一宏醫師;製表/鄒尚謙,取自聯合報

若暫時性腦缺血未妥善治療,後續可能出現腦中風。劉一宏分享,曾遇過一名60歲男性患者出現暫時性腦缺血症狀就醫,一開始單側手腳無力,一小時後即恢復正常,經檢查後判斷需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並控制血糖和膽固醇,住院治療兩周後,順利恢復出院。

患者未按時服藥,右側癱瘓

未料,患者返家後未依照醫囑服藥,血糖、膽固醇控制不好,二、三個月後出現「臉歪嘴斜、右側癱瘓、不省人事」送急診就醫,經過檢查發現嚴重血管狹窄、1/3腦區損傷,屬於大面積中風,這是臨床常見且令人遺憾的狀況。

劉一宏指出,暫時性腦缺血與高血糖、高血脂息息相關,可能因頸動脈或其他血管內斑塊剝落,流到較遠端的腦血管導致阻塞,治療上必須用藥穩定住斑塊,也要控制三高,若用藥效果不佳,可以考慮用血管支架治療,穩定血管內的斑塊。

TIA是造成未來缺血性腦中風主要危險因子,及早處置對預防中風有很大幫助。劉一宏說,經詳細病史詢問、神經學檢查、實驗室檢驗及影像學評估,排除疑似疾病,並針對危險因子矯正,包括注意血壓及血脂控制、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必要時施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放置動脈支架。

劉一宏指出,暫時性腦缺血導致後續中風的風險,可透過「ABCD2風險自評表」評估。中風最大風險的就是三高與抽菸,建議民眾注意日常飲食,戒除菸酒,並控制三高,避免中風。

評估TIA後中風的風險ABCD2風險自評表
臨床特徵
得分
年齡≧60歲
1
血壓收縮壓≧140mmHg

舒張壓≧90mmHg

1
臨床表現
單側肢體無力
2
語言功能損失
1
糖尿病
1
TIA症狀持續時間
≧60分鐘
2
10-59分鐘
1
總得分反應兩天後中風風險
1~3分=低度風險(1%)
4~5分=中度風險(4.1%)
6~7分=高度風險(8.1%)
資料來源/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29卷第6期)、劉一宏醫師
製表/鄒尚謙,取自聯合報


延伸閱讀
今年第一號颱風「艾維尼」最快明生成 對台影響程度曝光
勤儉持家!從不敗家的4大星座女 娶了就像撿到寶
登台36年「吉野家」驚傳倒店潮?經營狀況曝光 業者低調回應

本文轉載自2024.05.23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