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你我都知道,保持健康的關鍵不外乎良好的飲食、運動、睡眠和生活作息,以及戒除一些壞習慣。然而,即使這些健康方法看似明確,但實際執行起來卻相當困難。《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就整理了讓一整年都保持健康的12個小訣竅,值得你我認真效法!
健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也唯有健康管理的身體,才能達成各種目標,這些維繫健康的小祕訣,值得你我學習。
人生活在世上,絕對沒有任何事情比「健康」來得還重要,健康的身體代表著幸福、快樂、愉悅、長壽,在沒有病痛的干擾下,用自己最想要的方式過生活、體驗自在而愜意的人生——無憂無慮的健康體魄,遠勝過家財萬貫卻百病纏身,而養成健康的好習慣,就是從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開始做起。
1、忘記每天1萬步
專家說,雖然坊間有許多關於每日1萬步的各種優點,但其實堅持1萬步沒有什麼神奇之處,所以並不需要把1萬步當成一個目標。
最新的研究表明,對於60歲以下的男性和女性,每天的步數在8000到1萬步之間的效果最好,而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門檻可以更低,只要每天6000至8000步就夠了。
(延伸閱讀:日行一萬步,能健康長壽?最新研究揭:不同年紀建議走路步數)
2、停止吃「預先消化」的食物
事實上,市面上受歡迎的包裝食品,像是麵包、麥片、零食、餅乾和冷凍食品等,製造過程普遍都需經過精製、搗碎、加熱、融化、成型、擠壓和添料的過程,專家說,這種極端的加工方式製造出來的食物很容易被身體吸收,基本上已經被「預先消化」了。
專家強調,許多食品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克服人們的飽足感機制,這會讓我們不那麼容易飽,進而吃太多而導致體重增加。雖然放棄加工食品,對許多人來說肯定非常困難,但切記也要同時攝取原態食物和高纖維蔬果等,才能確保營養均衡。
圖/試著多花一些時間慢下腳步,感受日常生活中微小的快樂。Pexels by Christian Diokno
3、花時間感受平凡的快樂
這是一個應對這個充滿壓力、忙碌和不快樂世界的解藥。試著感受生活中的微小快樂,像是觀察路上的小動物、聆聽公車上的笑聲和對話,用心融入每個愉快、美好、看似單純的事物,或是換個路線通勤來改變平常熟悉的日常,你也可以將平凡的時刻變成更有意義,而且快樂的事。
4、注意自己的排便健康
專家強調,根據一般的經驗法則,從每天排便三次到一週排便三次都是屬於正常範圍內,在大多數時刻,不需要特別擔心糞便的顏色,因為它會因為你吃的東西和身體的變化而有不同結果,但如果在沒有吃火龍果等水果的情況下,糞便卻呈現紅色、深黑色等狀況,可能就需要和醫生討論。
(延伸閱讀:從大便顏色揪大腸癌!什麼是血便、瀝青便?醫師解答4種糞便異狀原因)
5、隨時為特殊情況而拍照
隨時為特殊情況而拍照,是個照顧自己健康很重要的方式,這也能有助於在診斷時,幫助醫生辨識不同情況下的病情進展和變化。
好比說,如果你被某種特殊的蜱蟲叮咬,最好拍下蜱蟲的照片;而如果不幸被蛇咬,拍下蛇的照片也能有助於醫生準備適合的血清。
6、在生活上,試著以更輕鬆的方式設定目標
在生活上,人們經常會以各種人生目標來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但這有時候卻會因為目標設定的太過遠大,在難以達成的狀況下,充滿更多挫折與沮喪。
專家強調,在設定目標時,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感受,不要設定讓人筋疲力盡的目標。例如,不要規定自己一定要每天運動多長時間,而是嘗試以自己感覺最良好的方式運動,並認識自我的極限,就算達不到也沒關係。
圖/研究顯示,擁有更牢固友誼的人,往往擁有更好的心理素質。freepik by prostooleh
7、珍惜你特別重視的友情
為了注重身體健康,許多人會把重心放在三個主要的目標,包含飲食、運動和睡眠,但研究發現,「友誼」其實和健康也有很大的關係。
專家表示,擁有更牢固友誼的人,他們往往擁有更好的心理素質,同時生理健康也比沒有堅定友誼的人來得更好。因為研究顯示,一個擁有固定社交朋友的人,比單純運動和節食更能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這是因為擁有朋友的陪伴,比一個人孤獨還要有更正面積極的心理作用。
8、懂得照顧好自己
在這個充滿混亂的世界裡,面對各種焦慮時,最重要的就是先照顧好自己,並成為自己的心靈導師,你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感到絕望?並聆聽自己的內心。
有時候,適時的哭出來可以幫助減少負面情緒的淹沒,並更理性的處理問題。
9、每天嘗試簡單、快速的基本運動
如果可以,就算再忙,你也應該在家中維持最基本的有氧運動和肌力鍛鍊,就算10分鐘也沒關係。在足夠的熱情下,這些基本的運動如深蹲、弓箭步和伸展運動,能幫助心跳加速,以達到更好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效果。
10、透過運動培養自己的韌性
專家強調,韌性是一種從逆境中恢復自我的能力,包含職場挫折、人際關係破裂,或日常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絕望。
研究發現,透過運動的過程對身體肌肉施加壓力,是提高人們應對日常壓力的一種方法,如果你感到有壓力,那就試著運動,這將有助於身體健康,並應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挫折。
圖/研究發現,與年齡相關的耳朵聽力喪失,使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一倍!Unsplash by Jessica Flavia
11、照顧好自己的耳朵
現代人因為耳機的便捷與使用習慣,經常會在聽音樂的過程中不小心沒有注意到音量的控制,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聽力已經有損害。
研究發現,與年齡相關的聽力喪失,使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了一倍,對於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發病率較高的老年人來說,使用助聽器可以將認知能力降低的風險減少50%。
(延伸閱讀:長期戴藍牙耳機?全球10億青年聽力恐受損,醫曝改善方法)
12、保持大腦的健康
雖然你可能會感覺,大腦隨著老化的過程漸漸在衰退,但事實上是,即便衰老的大腦,也可以學習新的技巧,而大腦會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減緩老化的速度。
研究發現,一個經常參與社交活動、保持運動、旅行的50歲的人,比一個總是孤單、很少參與活動、不愛運動的50歲的人擁有更年輕的大腦,即便到了晚年,人們的大腦都會開始縮小並逐漸退化,但老年也會因為一生的經歷,擁有更多的智慧。
Tips:許多人會把維持身體健康的重心放在三個主要的目標,包含飲食、運動和睡眠。但事實上,除了上述事項外,你我應該多花費一些時間關照、覺察自己的內心,照顧好自己的情緒、身心狀態,常保心情愉快,更是避免百病纏身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