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端午節時間約在傳統節氣「芒種」與「夏至」之間,由於此時氣候悶熱潮濕、蚊蟲/病菌/黴菌容易繁殖滋生,因此也是中暑及腹瀉、胃痛、消化不良、腸胃炎等腸胃疾病的好發高峰。故民間習俗多習慣透過掛菖蒲、點艾草、做香包,用芳香藥材沐浴及在飲食中加入香料等方式,藉由中草藥中的揮發油,進而達到驅蟲、抗菌、抗病的效果;而除了上述方式外,中醫也分享3招實用養生方法。
端午節的時間大約在傳統節氣「芒種」與「夏至」之間,又因認為這個時節陽氣最旺,因此也叫做「正陽節」,再因這個節氣陽光強烈,氣候炎熱潮濕,容易產生許多疾病。所以不論在哪個朝代,甚至是亞洲有類似端午節習俗的國家,都不約而同會有類似端午節的相關活動。
比如說配戴或懸掛有香氣的香包或結繩,用芳香的藥材沐浴、飲食中加入香料等,都是為了利用這些中草藥中的揮發油,達到驅蟲、抗菌、抗病的效果;甚至有些早期的藥鋪,在端午節時,還會有「捨藥」的活動,將一些將諸如清涼油、中藥香包等的預防保健藥品發給大家,也算是一種另類的節氣限定活動。
端午養生1—芳香藥材幫助化解暑氣
端午節時值氣候濕熱,多會有消化不良、皮膚搔癢、呼吸不暢、倦怠無力的症狀,所以習俗上會掛菖蒲、點艾草等有香味的植物來達到緩解上述症狀,與中醫觀點的「暑熱傷氣」、「濕困脾胃」、「芳香化濕」等息息相關。
圖/配戴或懸掛有香氣的香包,用芳香的藥材沐浴、飲食中加入香料等,都是為了利用這些中草藥中的揮發油,達到驅蟲、抗菌、抗病的效果。Unsplash by Eirc Shi
端午養生2—辛溫藥材做香包或進行穴位敷貼
要知道我們人體的第一層防禦系統就是皮膚和黏膜,而肺部與呼吸有關,也常常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中醫所說的「肺主皮毛」,中醫在預防或治療皮膚病常常會用苦味藥或辛味藥來解熱宣透,像是艾葉的性味就是苦辛溫。這樣邏輯推演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端午節會用艾葉這種藥材來煎湯作浴或當作香包的素材之一了。
又例如中醫在夏季的三伏季節會敷貼三伏貼,三伏貼也是以溫熱的藥材敷貼在對應的穴位上,類似化學性的艾灸,同樣是利用發散發熱的原理才祛除病邪、提升免疫力,研究顯示三伏貼對於呼吸道與某些皮膚病,甚至是特定器官的功能不全,都有幫助。
端午養生3—解暑中藥茶飲湯品緩脹氣
而在飲食方面,因為這個季節食材保鮮不易,溫度上升更容易滋生微生物,所以常常會有腸胃道相關的疾患,又因端午節習俗吃粽子,更容易加重消化系統的症狀;在中醫的經典《傷寒論》中的陽明病、太陰病,其中的條文就是在論述消化系統的疾病,其治療邏輯大抵仍以消除過多食物積聚或濕熱所產生的疾病。
在這個治療原則前提下,我們會建議可以煮洛神荷葉茶、薄荷茶、綠豆薏仁湯等來消除脹氣、降低暑熱;但如果是平常就有肝膽腸胃相關問題的人,除了要忌口、飲食節制之外,仍應就診專業的中醫師,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能食」與「不能食」對於人體維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不可不慎。
洛神荷葉茶
洛神荷葉茶材料:山楂、陳皮、洛神花、荷葉各3公克。
洛神荷葉茶煮法:上述藥材簡單清洗後瀝乾,放入湯鍋中加入800c.c.的水,再用電鍋加熱至開關跳起即可飲用。
洛神荷葉茶功效:消除脹氣、降低暑熱。
圖/不只掛菖蒲、點艾草、做香包,中醫教3招端午養生法。馬光醫療網提供
更多內容請至【馬光醫療網】/【臉書粉絲團:馬光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