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端午節吃粽子、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掛艾草/菖蒲、午時立蛋、划龍舟…,除了上述常見習俗外,你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習俗禁忌呢?中國正統民俗風水教育協會總會理事長謝沅瑾表示,民眾不妨把握端午節取午時水,並傳授午時水開運、招財、化煞的使用方法。
目錄
端午節習俗由來
端午節習俗禁忌
●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食五子
●端午節拜拜
●端午節立蛋
●端午節掛艾草
●端午節掛香包
●端午節划龍舟
●端午節飲雄黃酒
●端午節取午時水
端午節習俗由來
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五月節、重五。由於農曆五月是夏天的開端,俗諺說:「沒吃五月粽,破襖不敢放」,此時正是氣候開始轉熱,也是各類蚊蟲、細菌、病毒開始盛行之時。
故民間傳統認為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是「五毒之害」最盛行的時,古人更把這天視為—驅除疫病的重要節日。因此,許多端午節習俗由來都跟驅除病蟲、瘟疫有關。
後來因傳說屈原選在這一天抱石投江(汨羅江)自盡,才衍生為每年划龍舟、包/吃粽子,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習俗禁忌
而時至今日,國人過端午節又有哪些習俗禁忌呢?謝沅瑾指出,端午節是華人傳統三大節日之一,除了準備豐盛的飯菜來款待神明、祭祀祖先、拜地基主外,也有很多與之相映的有趣習俗和活動。
其也提到,端午節在民俗上也被認為是一年中陽氣最重的日子,因此也是非常適合進一步把握,運用來招財、開運、袪病、避邪的好時間。
圖/粽子在上桌祭拜時,務必記得要加熱蒸熟,不宜讓神明、祖先享用冷凍的粽子。Pixabay by MYCCF
端午節習俗1/吃粽子、包粽子
拜拜粽子用雙數:
華人認為偶數(雙數)是吉數,通常端午節拜拜會準備6、8、12顆粽子來拜拜;當然,也能使用整串粽子祭拜,一串10顆、兩串20顆皆可,就沒有奇數、雙數的數量疑慮。
拜拜粽子要蒸熟:
市售粽子為延長賞味時效,通常會放冷凍保存;但要留意的是,粽子在上桌祭拜時,務必記得要加熱蒸熟,不宜讓神明、祖先享用冷凍的粽子,以免被視為不敬之舉。
喪家禁包粽子、親友忌送整串粽子:
謝沅瑾表示,由於過去民間習俗認為,一年內家中有喪事的人家須守喪,而傳統上守喪期間不宜蒸食,故端午節不可包粽子;故替代方法是由親友贈送粽子給喪家表達慰問。
不過,要提醒的是,親友應避免送整串粽子,須剪下至少一顆或整串剪散,以免詛咒他人喪事成串。如果真收到他人送的成串粽子,則建議可以象徵性地支付小錢給親友,代表你是向他購買而非受贈,即可化解這項忌諱。
圖/俗語更有「端午節吃茄子、長豆,福壽又安康」的說法。photoAC by cheetah
端午節習俗2/吃茄子、長豆求長壽
所謂的「端午五子」分別為粽子、茄子、豆子、李子、桃子,俗語更有「端午吃茄子、長豆,福壽又安康」的說法。
(延伸閱讀:端午五子是什麼?不只粽子,營養師教2料理茄子、豆子入菜營養更加分)
端午節習俗3/拜神明、拜祖先、拜地基主
端午節也是民間準備豐盛飯菜來款待神明、祭祀祖先、拜地主,感謝祂們一年來辛勞的重要節日。
但端午節拜拜,粽子要幾顆、水果種類該準備多少、拜拜時間怎麼安排、要不要燒金紙…,又有哪些禁忌要留意,才不會無意間冒犯神明與祖先,箇中也是大有學問。
(延伸閱讀:端午節拜拜學問多!粽子幾顆、水果種類、拜拜時間6大常見問題一次解答)
端午節習俗4/插艾草、菖蒲、榕枝
俗話說「插榕卡勇龍,插艾卡勇健」。民間習俗認為,端午節早上將艾草、菖蒲、榕樹枝綁成一束、懸掛在門窗上有驅除疫病,不讓壞東西進入家門的作用。艾草,是藥草可袪病蟲;菖蒲,形狀如刀劍可避邪;而擺放榕樹枝則象徵健康。
端午節習俗5/飲雄黃酒
雄黃酒有驅疫避邪的功效,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故事中就提到,許仙聽從法海和尚的遊說,讓白娘子在端午節飲下雄黃酒,因而出現原形…。
端午節起天氣炎熱、蚊蟲活躍,因此古人會在端午節這天喝雄黃酒,借此消除疫病、驅逐瘟疫。但由於後經證實雄黃酒具有毒性不可多飲,故現代人則多以清潔打掃環境作為替代。
圖/民間認為,端午節立蛋成功的人,能吸取天地正氣,獲得好運。freepik by 8photo
端午節習俗6/立蛋
民俗上認為,端午節正午時分(中午12時)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因此平常不容易站起來的雞蛋,在端午節中午的時間,就能很輕鬆的立起來。而立蛋成功的人,就能吸取天地正氣,獲得好運,因此古代人便有在端午節中午立蛋,或把錢幣立起來,以求鴻運的習俗。
端午節習俗7/掛香包香囊、小孩綁五色線
《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農曆五月氣候濕熱,蟲虺滋生,是古人防疫的月份,而古時民間便流傳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的習俗。
香包裡面多會包有香料、中草藥,讓小孩佩戴可避邪。也有人會在端午節這天,在小孩的手腕綁上五色線,五色即為黑、白、黃、綠、紅這五種顏色,代表五方神明的保護,藉此祈求孩子平安、健康長大。
端午節習俗8/划龍舟
古人將船視為送走災邪的工具,送邪當然是愈快愈好,因此衍生出「賽龍舟」龍舟競渡的習俗,也是出自驅疫避邪的意義。也有說法認為,划龍舟與屈原投江之事有關,因百姓划船為尋找屈原屍體,而演變為划龍舟之俗,但時至今日現在的端午賽龍舟競賽,則是團隊培養、展現合作互助精神的表現。
圖/招財午時水做法相當簡單,只需在取好的午時水內放入12枚銅板,再放到爐灶上將水煮開即完成。謝沅瑾提供
端午節習俗9/取午時水、午時水製作
午時水是什麼?
謝沅瑾指出,午時水指的是在端午節當天午時(即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從住家水龍頭或井裡所取得的水。
民俗認為午時是一天中陽氣最鼎盛之時,而午時水吸收了旺盛的陽氣。所以,端午節午時取用的水又被稱作「極陽水」,相傳午時水有補身健體、驅除霉運、時疫及化煞、淨宅的作用。
如果曾到醫院探視病人,或參加喪禮儀式,就可以利用午時水洗澡、除去穢氣;而端午節當天也可用艾草、菖蒲沾午時水洗淨全身趨吉避邪。也有一說認為,喝午時水、用午時水泡茶,可以幫助強化身體健康;甚至還能拿午時水來招財及製作錢母。
民間也流傳著一些關於午時水的俗諺:
「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喝一口午時水,勝過吃三年補藥。
「洗午時水,無肥亦水(漂亮)」:用午時水洗澡,能幫助瘦身、變漂亮。
「午時洗目睭(眼睛),金到若烏鶖」:用午時水洗眼睛,能有好視力。
午時水做法
一般午時水:在端午節當天午時(即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從住家水龍頭、或井裡取水。取用午時水後,可將它裝在寶特瓶或罐子裡,存放在家中陰涼處或財位上,為了避免細菌滋生建議可以煮沸保存,且每隔一年最好就要換新,或是等到明年端午節,再加入新的午時水重新煮沸。
招財午時水:做法相當簡單,只需在取好的午時水內放入12枚銅板(面額一樣即可,照片中為龍銀,一般銅板也可以),再放到爐灶上將水煮開即完成。
完成後的午時水可用來當錢水,放涼後分裝成小瓶,而12枚銅板則用來當錢母。錢水及錢母可放置在住家財位上或隨身攜帶,都有「以錢滾錢、以財帶財」的效果。(切記煮過錢幣的午時水建議不要飲用,以免造成腸胃不適。)
Tips:謝沅瑾也提醒,午時水並不等於萬靈丹,當健康出現問題時,仍應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協助,以釐清並因對證治療,切勿執著於午時水的功效。
☛此為民俗文化說法,切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