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波新冠肺炎疫情再升溫,疾管署更示警,COVID-19 確診數恐一路擴大到8、9月達高峰!值得注意的是,本週確診病例數較上週接近「翻倍」成長,就連死亡數也接近增加1倍之多。
新冠疫情上升本土確診個案併發症單週大增623例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今18日在疫報記者會上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上升中,且處於流行期。上週(11至17日)新增623例本土個案(併發症),較前一週(10至16日)的329例上升294例,呈現接近翻倍的成長,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
另,上週新增38例死亡病例,較前1週的新增20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同樣在死亡數上也呈接近翻倍的狀況。
新冠疫情再起,KP.2變異株傳播力更強、占比略升
從疾管署監測資料可見,近4週變異株監測統計上,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均JN.1占比分別為60%及54%,為國內主流株,惟近期占比緩降;另外KP.2的占比則略升,分別為13%及27%;KP.3占比則持平,分別為9%及5%,疾管署將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至於國際間COVID-19疫情狀況,李佳琳說,近期全球疫情呈上升趨勢,5月27日至6月2日全球陽性率9.7%,並以JN.1為主要病毒株,不過其衍生株KP.2、KP.3也在快速上升。
第6波疫情將在8、9月到高峰,9月以後才會下降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經數理模式分析認為,這波疫情將在8、9月到高峰,9月以後才會下降。
(延伸閱讀:發燒是確診?還是感冒?醫揭4流感症狀辨別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併發重症個案中有2名未滿1歲男嬰。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其中南部3個月大男嬰,無潛在疾病,年齡太小無法打疫苗,在6月中旬有發燒、咳嗽有痰、流鼻水症狀,隔天呼吸困難就醫,COVID-19快篩陽性,且X光顯示已有肺炎,因有呼吸窘迫,收治加護病房,過程中病況改善,住院第5天康復出院。
另一名個案為中部8個月大男嬰,無潛在疾病,未接種過COVID-19疫苗;6月中旬高燒近40度、咳嗽有痰,就醫COVID-19和腺病毒都陽性,回家隔天呼吸急促、活動力與食慾都下降,就醫時發現低血氧,且COVID-19快篩和PCR都陽性,X光顯示雙側肺炎,收治加護病房,於住院第5天順利出院。
第6波疫情對嬰幼兒有較高威脅?未有明顯增加趨勢
至於外界關切,這波疫情是否對嬰幼兒有較高威脅?曾淑慧表示,嬰幼兒可能因家長較敏感、積極而容易發現症狀,進一步前往就醫,因此發現個案確診COVID-19的機會可能較高。
不過,就數據面來看,觀察近4週1歲以下嬰兒COVID-19併發症占比均小於1%,未有明顯增加趨勢,且目前美國CDC統計並未發現幼兒的重症機率比成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