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中暑症狀有哪些,頭痛、頭暈是警訊?一文看懂中暑怎麼辦與緩解法 | 健康遠見
熱傷害

中暑症狀有哪些,頭痛、頭暈是警訊?一文看懂中暑怎麼辦與緩解法

中暑症狀有哪些,頭痛、頭暈是警訊?一文看懂中暑怎麼辦與緩解法 中暑症狀有哪些,頭痛、頭暈是警訊?一文看懂中暑怎麼辦與緩解法。Pexels by Hồng Xuân Viên

極端高溫頻傳,全台熱成燒蕃薯,氣溫屢破攝氏36度(°C),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1日至24日,因熱傷害就醫人數就高達460人。專家提醒,常見的熱傷害包含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和中暑,其中以中暑為最需要小心!究竟出現頭痛、頭暈症狀是中暑警訊嗎?發現中暑怎麼辦?中暑症狀怎麼緩解?《健康遠見》整理此文一次解答。

全台連日持續高溫炎熱,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今年6月還沒過完,6月截至6月27日,因熱傷害就診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飆破600人次,達累計609人,比去年整個6月的517人次還多。提醒易發生熱傷害環境,包括高溫悶熱戶外、空氣不流通室內及密閉車內。

目錄
熱傷害種類
- 熱痙攣原因
- 熱暈厥原因
- 熱衰竭原因
- 中暑原因
熱傷害症狀
- 熱痙攣症狀
- 熱暈厥症狀
- 熱衰竭症狀
- 中暑症狀
熱傷害急救
- 熱痙攣怎麼辦
- 熱暈厥怎麼辦
- 熱衰竭怎麼辦
- 中暑怎麼辦
熱傷害預防

夏天天氣炎熱,近來全台仍是炎熱天氣,高溫上看攝氏36度(°C),近中午紫外線達過量甚至危險等級。聯合國指出,地球正式進入「沸騰時代」,各地氣溫屢創新高,造成熱傷害的機率大幅上升,就醫人次逐年倍增,民眾不可輕忽!

6族群溫度調節能力差,過度出汗、電解質不平衡恐熱傷害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加護病房邱馨慧主任表示,夏天悶熱導致大量流汗,若過度出汗又沒有適時補充水分;便容易導致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進而影響身體器官功能,稍不留意甚至可能致命,民眾務必多加留意。

在高溫悶熱的環境下,容易造成身體散熱機能下降,體溫持續上升,就會引發「熱傷害」。熱傷害通常好發於嬰幼兒、老年人、本身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運動員以及戶外工作者等6高危險族群。

中暑症狀有哪些?熱傷害進程快,熱衰竭距中暑只有一線之隔

邱馨慧指出,熱傷害進程快速,程度由輕到重依序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熱中暑四種。症狀則從臉部發紅、口乾舌燥開始,若未適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會演變成頭暈、反胃、尿液減少、抽筋、甚至暈厥。

當出現冒冷汗、手腳冰冷、意識不清及心跳加速等症狀時,即已進入熱衰竭狀態。邱馨慧強調:「熱衰竭距離中暑只有一線之隔,熱衰竭的特點為身體摸起來很熱,但手腳濕冷,體溫量測多低於40度(°C);到了中暑程度時,皮膚則呈現發紅乾燙狀態,體溫多高於40度(°C);中暑的死亡率高達30至80%,不可不慎。」

熱痙攣

熱痙攣原因:當身體運動量過大、大量流失鹽分,造成電解質不平衡。

熱痙攣症狀:顫抖、口乾舌燥、不自主的肌肉抽痛、抽筋/四肢抽搐、嘴唇發紫/發紺、臉部發紅/面潮紅、嬰幼兒恐雙眼上吊。

熱痙攣處理方式:

●使人員於陰涼處休息。

●使人員補充水分及鹽分或清涼飲品。

 ●如果人員有心臟疾病、低鈉飲食或熱痙攣沒有在短時間內消退者,則尋求醫療協助。

熱暈厥

熱暈厥原因:因血管擴張,水分流失,血管舒縮失調,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引發,於年長者最為常見。

熱暈厥症狀:頭暈、暫時性暈厥、昏厥(持續時間短)、反胃、尿液減少、輕度頭痛、臉色蒼白。

熱暈厥處理方式:

●移動人員至陰涼處休息。

●放鬆或解開身上衣物並把腳抬高。

●通常意識短時間就會恢復,待恢復後即可給予飲水及鹽分或其他電解質補充液。

 ●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則立即送醫。

熱衰竭

熱衰竭原因:大量出汗嚴重脫水,導致水分與鹽份缺乏所引起之血液循環衰竭,可視為「熱中暑」前期,易發生於年長、具高血壓或於熱環境工作者。

熱衰竭症狀:頭暈、頭痛、昏厥、強烈口渴、出汗過多/冒冷汗、心跳加快/脈搏快但弱、噁心嘔吐、痙攣、疲勞、倦怠、臉色蒼白/手腳濕冷。

熱衰竭處理方式:

●移動人員至陰涼處躺下休息,並採取平躺腳抬高姿勢。

●移除不必要衣物,包括鞋子和襪子。

●給予充足水分或其他清涼飲品。

●使用冷敷墊或冰袋,或以冷水清洗頭部、臉部及頸部方式降溫。

 ●若症狀惡化或短時間沒有改善,則將人員送醫進行醫療評估或處理。

中暑

中暑原因:熱衰竭進一步惡化,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包括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加劇體溫升高,使細胞產生急性反應。

中暑症狀:頭痛、意識混亂、體溫升高甚至超過40°C、不會流汗、心跳加快/脈搏快且強、噁心嘔吐、意識不清/昏迷失去意識、皮膚乾燥發紅。

中暑處理方式:

●撥打119求救或自行送醫。

在等待救援同時:

●移動人員至陰涼處並同時墊高頭部。

●鬆開衣物並移除外衣。

●意識清醒者可給予稀釋之電解質飲品或加少許鹽之冷開水(不可含酒精或咖啡因)。

●使用風扇吹以加速熱對流效應散熱。

●可放置冰塊或保冷袋於病人頸部、腋窩、鼠蹊部等處加強散熱。

 ●留在人員旁邊直到醫療人員抵達。

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中暑症狀差異

熱痙攣原因

熱暈厥原因

熱衰竭原因

熱中暑原因

當身體運動量過大、大量流失鹽分,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血管擴張,水分流失,血管舒縮失調,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引發,於年長者最為常見大量出汗嚴重脫水,導致水分與鹽份缺乏所引起之血液循環衰竭,可視為「熱中暑」前期,易發生於年長、具高血壓或於熱環境工作者熱衰竭進一步惡化,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包括體溫調節功能失常),加劇體溫升高,使細胞產生急性反應

熱痙攣症狀

熱暈厥症狀

熱衰竭症狀

熱中暑症狀

顫抖頭暈頭暈、頭痛、昏厥頭痛、意識混亂
口乾舌燥暫時性暈厥強烈口渴體溫升高甚至超過40°C
不自主的肌肉抽痛昏厥(持續時間短)出汗過多/冒冷汗不會流汗
抽筋/四肢抽搐反胃心跳加快/脈搏快但弱心跳加快/脈搏快且強
嘴唇發紫/發紺尿液減少噁心嘔吐噁心嘔吐
臉部發紅/面潮紅輕度頭痛痙攣、疲勞、倦怠意識不清/昏迷失去意識
嬰幼兒恐雙眼上吊臉色蒼白臉色蒼白/手腳濕冷皮膚乾燥發紅


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中暑處理方式
熱痙攣處理方式
熱暈厥處理方式
熱衰竭處理方式
熱中暑處理方式
●使人員於陰涼處休息
●使人員補充水分及鹽分或清涼飲品
 ●如果人員有心臟疾病、低鈉飲食或熱痙攣沒有在短時間內消退者,則尋求醫療協助
●移動人員至陰涼處休息
●放鬆或解開身上衣物並把腳抬高
●通常意識短時間就會恢復,待恢復後即可給予飲水及鹽分或其他電解質補充液
 ●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則立即送醫
●移動人員至陰涼處躺下休息,並採取平躺腳抬高姿勢
●移除不必要衣物,包括鞋子和襪子
●給予充足水分或其他清涼飲品
●使用冷敷墊或冰袋,或以冷水清洗頭部、臉部及頸部方式降溫
 ●若症狀惡化或短時間沒有改善,則將人員送醫進行醫療評估或處理
●撥打119求救或自行送醫
在等待救援同時:
●移動人員至陰涼處並同時墊高頭部
●鬆開衣物並移除外衣
●意識清醒者可給予稀釋之電解質飲品或加少許鹽之冷開水(不可含酒精或咖啡因)
●使用風扇吹以加速熱對流效應散熱
●可放置冰塊或保冷袋於病人頸部、腋窩、鼠蹊部等處加強散熱
 ●留在人員旁邊直到醫療人員抵達

中暑怎麼辦?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熱傷害急救5步驟

國健署提醒,民眾外出應多注意身體狀況,若出現不適請立即休息,必要時須送醫診治,並提醒熱傷害急救5步驟。 

熱傷害急救1/蔭涼通風

當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疲倦、疲勞、食慾不振、活動力減退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迅速到蔭涼通風處。

熱傷害急救2/鬆脫衣物

移除患者身上過多、不透氣或太緊繃的衣物,並讓孩童平躺,足部稍微抬高,若出現有嘔吐現象,則協助側躺保持呼吸暢通,避免呼吸道阻塞,造成生命危險。

熱傷害急救3/泡水或灑水散熱

全身頸部以下泡冷水,或用涼水擦拭身體,並搧風降溫,如手邊可取得冰涼飲料罐,可放置於孩童的頸部、腋窩和鼠蹊部。

熱傷害急救4/補充涼水

病人意識清楚,可給予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補充身體所需的電解質;若出現意識不清的現象,則不可以給予飲水。

熱傷害急救5/儘速送醫

在處理熱傷害的過程中,若出現大量流汗、口渴、噁心嘔吐、輕微的意識混亂、昏厥等等症狀,或超出可以當場處理的情況,應緊急撥打119,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延伸閱讀:中暑刮痧有撇步!不是人人都可以刮痧,陽暑、陰暑處理方法大不同

炎夏來臨,要預防熱傷害,預防重於治療。photoAC by buri圖/炎夏來臨,要預防熱傷害,預防重於治療。photoAC by buri

熱傷害預防重於治療!做好防曬、保持通風、補充水分是關鍵

炎夏來臨,要預防熱傷害,預防重於治療,先從這些事做起!

熱傷害預防1/保持涼爽

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記得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材質的衣服,輔以防曬乳、遮陽帽、或陽傘等防曬,並隨時補充水分。

尤其是在嬰幼兒衣著上,不建議有過多的包覆。於室內時,空間保持涼爽通風,外出時,嬰幼兒儘量避免陽光直射,並可攜帶手持式電風扇、遮陽帽、抗UV衣服或外套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

熱傷害預防2/補充水分

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的補充水分,避免瞬間大量的補充水分或冰水,且不以含糖飲料取代。

熱傷害預防3/隨時留心

外出時留意氣象資訊,避免在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外出,另外,若搭車或開車,務必確實檢查孩童是否已下車,避免因孩子睡著,留置車內發生憾事。尤其以搭乘娃娃車至托嬰所之嬰幼兒,隨車老師及司機,下車時務必確實清點人數,到班時,若老師發現嬰幼兒缺席,須馬上聯絡家長確認是否有隨車到校。活動遊玩多注意孩童身體狀況,若出現身體不適請立即休息,必要時需送醫診治。

若活動力明顯減退、精神狀況疲憊,或是尿量減少,一定要提高警覺,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才能夠避免憾事發生;若症狀已經嚴重到影響意識,即便體溫量測不到高溫,也必須儘早送醫,及早治療。

參考資料:

1. 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常見熱疾病處置原則

2. 熱傷害的種類,有什麼症狀?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