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新冠疫情再起,7月進入高原期!時隔7年再現夏季流感、腸病毒仍流行 | 健康遠見
新型冠狀病毒

新冠疫情再起,7月進入高原期!時隔7年再現夏季流感、腸病毒仍流行

新冠疫情再起,7月進入高原期!時隔7年再現夏季流感、腸病毒仍流行 新冠疫情再起,7月進入高原期!時隔7年再現夏季流感、腸病毒仍流行。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不只新冠疫情再起,夏季流感腸病毒更接連發威!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25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連5週上升,且預估提早於7月進入高原期;且近4週流感也進入流行期,為2017年以來首見夏季流感;腸病毒目前也在流行期。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25日在例行疫報上指出,6月18日至24日新增817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週624例上升;另上週新增40例死亡病例,與前週新增38例約持平。

第6波疫情走向為何?7月進入高原期,9月開學恐出現第2次高峰

至於Omicron第6波疫情走向,疾管署先前預估8、9月達新冠疫情高峰。曾淑慧今天表示,最新預估在7月中旬就會提早進入高原期,屆時疫情上下震盪、緩步下降,並隨9月各級學校開學,不排除再出現第2次高峰。

目前全球COVID-19主要流行變異株為JN.1、KP.2及KP.3傳播力高

另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四週變異株監測統計,本土及境外檢出變異株JN.1,占比分別為62%及47%,為國內主流株;KP.2的占比上升,分別為18%及25%,其次依序為KP.3占比為8%及14%,XDV.1占比為8%及9%,將持續監測疫情變化及變異株流行趨勢。

目前全球主要流行變異株JN.1、KP.2及KP.3因具免疫逃脫特性,具較佳傳播力。惟目前研究顯示尚未增加疾病嚴重度,現有快篩與PCR等檢測方法仍能有效偵測病毒,已核准抗病毒藥物亦持續有效。

(延伸閱讀:流感、新冠肺炎雙威脅!台大醫:同時混合感染嚴重程度增加

Omicron第6波疫情走向,疾管署最新預估在7月中旬就會提早進入高原期。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Omicron第6波疫情走向,疾管署最新預估在7月中旬就會提早進入高原期。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疾管署:COVID-19用藥庫存量充足,優先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

至於COVID-19用藥部分,曾淑慧指出,截至今年6月22日,國內COVID-19抗病毒藥物庫存量,分別為瑞德西韋(Remdesivir)10萬3523劑、倍拉維(Paxlovid)23萬759人份及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8562人份。

曾淑慧表示,基於藥物療效的科學實證,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內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建議COVID-19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和倍拉維等藥物;除請衛生局依轄內醫療院所需求,適時調撥莫納皮拉韋外,疾管署亦主動協助跨區域調撥。

根據目前藥物療效相關研究顯示,曾淑慧說明,莫納皮拉韋效果有限,且其藥物作用機轉可能引發安全疑慮,因此列為「有條件下使用」藥物。

當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如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重度肝功能不全等,或是既有疾病治療藥物與倍拉維嚴重交互作用,但停藥或換藥有惡化風險者等,才考慮使用莫納皮拉韋。

夏季流感2024時隔7年再現。photoAC by 半ライス大盛り^^圖/夏季流感2024時隔7年再現。photoAC by 半ライス大盛り^^

夏季流感2024時隔7年再現,6月初進入流行期後續走向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時逢夏天高溫天氣,但國內仍發生流感疫情。曾淑慧指出,因近4週類流感患者佔急診約11%到12%,超過流行閾值,評估流感已於6月初再次進入流行期,不過後續疫情走向仍需持續觀察。

曾淑慧指出,夏季流感偶爾會發生,但並非年年都有,上次發生是在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的流感季。國內上週新增77例流感重症、10例死亡,類流感門急診人次達9.5萬。統計至6月24日,2023至2024年流感季累計1144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214例死亡,與疫情前(2018至2019年)流感季同期相當。

(延伸閱讀:發燒是確診?還是感冒?醫揭4流感症狀辨別關鍵

腸病毒疫情仍流行期!確診數較前一週上升5.7%,以克沙奇A型為主

除此之外,腸病毒疫情也值得注意!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6月16至22日門急診因腸病毒就診共計有1萬8931人次,較前週1萬7917人次上升5.7%,評估目前仍處腸病毒流行期,且國內疫情傳播風險持續。

郭宏偉指出,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另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腸病毒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本週並未新增A71或D68型個案,也無增加重症個案;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及克沙奇A10型各2例,其中3例為未滿1歲幼童。

(延伸閱讀:腸病毒可以吃布丁嗎?腸病毒重症與高血糖有關,不能吃甜食?)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