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避孕藥害血栓?!20歲的張小姐一向身體健康,但日前因腹痛且合併噁心嘔吐的症狀,而到醫院急診室就醫。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張小姐長期都在服用避孕藥,家人也曾發生過腿部深層靜脈血栓,是血栓的高危險群。醫師提醒,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多,並沒有想像中罕見,建議民眾日常應多加留意,以減少靜脈血栓發生。
長期吃避孕藥,20歲女竟出現靜脈血栓「3條血管全堵住」
20歲的張小姐一向身體健康,但日前因肚子痛且合併噁心嘔吐的症狀,前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室就醫。排除常見的盲腸炎等可能問題後,急診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結果發現張小姐的上腸繫膜靜脈、肝門靜脈、脾靜脈等三條血管都出現血栓。
進一步詢問才知道,張小姐長期都在服用避孕藥,家人也曾發生過腿部深層靜脈血栓,是血栓的高危險群。因此在第一時間施打抗凝血藥物後,會診心臟血管外科楊凱文醫師,以微創方式進行溶栓手術,免除腸子缺血、壞死甚至腹膜炎的風險。
圖/電腦斷層顯示,病人三條靜脈交會處有嚴重靜脈血栓。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避孕藥血栓機率高嗎?過去文獻:比正常人風險增加約4倍
楊凱文指出,靜脈栓塞的常見部位在雙下肢,但任何位置皆有可能形成血栓,危險因子包含遺傳性凝血異常、癌症、手術、長期臥床等。
此外,避孕藥中的荷爾蒙會增加體內凝血因子的濃度,據過去文獻指出相比正常人約增加4倍的血栓風險,若是病人合併有家族史,更會增加血栓機率。
靜脈栓塞症狀有這些!出現腹脹、噁心想吐、腹痛異狀別輕忽
楊凱文進一步說明,人體腹腔有許多供應腸子循環的動脈血流,而血流回流到心臟則是要仰賴靜脈。脾靜脈、上腸繫膜靜脈會匯合成肝門靜脈,與心臟的下腔靜脈相通,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三條血管。
要是因為堵塞導致腸子血液無法回流,就會造成腸子水腫、血液循環變差,甚至缺血,症狀表現上則會因蠕動變差而導致腹脹、噁心想吐及腹痛發生。在早年的文獻約有40%病人因此死亡,原因多是因為未即時處置,併發嚴重腸子缺血、腸子破裂、廣泛性腸子壞死或是腹膜炎;而今治療進步,死亡率減少至不到10%。
腸繫膜靜脈栓塞,可分為急性和慢性
腸繫膜靜脈栓塞不似腸繫膜動脈栓塞緊急,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若是慢性栓塞,人體的血管會長出側枝循環,讓血流繞過原本阻塞的地方,不會產生立即危險。但若是急性栓塞,身體沒有時間產生側枝循環,血液就會無法回流,產生各種不適症狀。
圖/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楊凱文醫師看診示意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靜脈栓塞如何治療?可分為抗凝血藥物、溶栓、取栓手術3種
靜脈栓塞的診斷除了症狀及病史詢問,還要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檢查。靜脈栓塞治療則分成一般抗凝血藥物、溶栓手術、取栓手術三種,大部分病人在抗凝血藥物治療下可以溶解80%血栓,而溶栓手術或取栓手術的選擇則取決於病況緊急的程度。
以張小姐為例,由於是急性靜脈血栓,因此醫療團隊先給予24小時的抗凝血藥物注射,之後考量病人尚有腹痛症狀;且年紀年輕溶栓的出血風險低、有家族病史、栓塞範圍廣泛。為避免未來因為血栓未清除乾淨長出側枝循環造成食道靜脈曲張等後遺症,醫療團隊選擇替她執行溶栓手術。
特別的是,因為張小姐栓塞的三條靜脈沒有與周邊靜脈相通,無法以傳統給溶栓藥的方式直接將導管置入病灶血管,若要將導管直達肝門靜脈,就必須經過肝臟,可能造成出血風險。
因此楊凱文選擇將導管沿著腿部動脈送達腹主動脈,最後進入上腸繫膜動脈,將藥打入動脈後,藉由血液回流到栓塞的三條靜脈,間接給藥。而在連續給藥24小時後,張小姐的不適已經改善,且部分的血栓都已溶解,且順利出院,改以口服抗凝血藥治療並定期追蹤。
靜脈栓塞原因、危險因子多!日常留意3件事預防靜脈栓塞
楊凱文提醒,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多,所以沒有想像中罕見,平常應注意以下幾點來減少靜脈血栓的發生:
(1)保持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避免長時間不活動(尤其是長時間坐著不動,如長途飛行或乘車)和戒煙。
(2)如果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應積極管理和控制這些疾病,定期檢查和回診。
(3)有血栓形成家族史或其他高風險因素者,應向醫生諮詢是否需要進行血栓風險評估,並在必要時採取預防措施。女性病患要使用避孕藥前,也應諮詢醫師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