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席琳狄翁力抗罕病「僵硬人症候群」巴黎奧運獻唱:不能走那就用爬的,我不會停下腳步 | 健康遠見
疾病

席琳狄翁力抗罕病「僵硬人症候群」巴黎奧運獻唱:不能走那就用爬的,我不會停下腳步

席琳狄翁力抗罕病「僵硬人症候群」巴黎奧運獻唱:不能走那就用爬的,我不會停下腳步 席琳狄翁力抗罕病「僵硬人症候群」巴黎奧運獻唱:不能走那就用爬的,我不會停下腳步。取自席琳狄翁IG @celinedion

全球知名法裔加拿大歌后席琳・狄翁(Celine Dion)於2024巴黎奧運會(Paris 2024)開幕式,在艾菲爾鐵塔獻唱法國傳奇女歌手「小麻雀」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永恆歌曲「愛的讚歌」(L'Hymne A l'Amour)。這也是她罹患「僵硬人症候群」後首次重返舞台,其美妙的歌聲不僅廣受各界支持與好評,更展現其力抗罕病的堅忍意志,讓全世界觀眾無不感嘆其體現了「自我挑戰」、「永不放棄」的奧運精神。

但她並沒有放棄,在2024法國巴黎奧運會開幕式尾聲,高歌獻唱《愛的禮讚》的席琳狄翁穿著白色流蘇禮服,聲音高亢純淨、剛柔相濟,極佳的演出狀態感動無數人。這是56歲的她自2022年12月被診斷為僵硬人症候群,舞台活動被迫中斷以來首次登台演出。

根據遺傳與罕見疾病資訊中心(Genetic and Rare Diseases Information Center,GARD)資料,這種罕見的自身免疫神經疾病,會導致肌肉僵硬和疼痛痙攣,並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導致病症加劇。且這種漸進性疾病並沒有治癒方法,僅能透過藥物和其他輔助療法幫助控制病情。

席琳・狄翁穿著白色流蘇禮服,聲音高亢純淨、剛柔相濟,極佳的演出狀態感動無數人。取自席琳狄翁IG @celinedion圖/席琳・狄翁穿著白色流蘇禮服,聲音高亢純淨、剛柔相濟,極佳的演出狀態感動無數人。取自席琳狄翁IG @celinedion

席琳狄翁紀錄片坦言「聽到自己歌聲變成這樣,真的很煎熬」

對於全盛時期的席琳狄翁來說,飆高音絲毫不費其吹灰之力。席琳狄翁在《我是席琳狄翁》(I Am: Celine Dion)紀錄片預告中一開頭表示,「我的聲音,是我生命的指揮家。」歌聲、歌唱事業對她來說是人生中永遠無法割捨的事物。

但自從患病後她發現,過去自己以為傲的動人歌聲不見了,她能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日漸不聽使喚,她的天賦正在一點一滴消逝而去。

紀錄片中,失聲的席琳狄翁展現自己受僵硬人症候群影響下的真實歌聲,讓她忍不住淚如雨下:「聽到(自己的)聲音變成這樣,對我來說真的很煎熬。」

席琳狄翁患病後萬念俱灰,覺得人生跌到谷底:「我覺得我像是一顆蘋果樹,人們前來排隊,我將自己最閃亮、最棒的蘋果分送給他們,他們滿載而歸。可當我的枝枒折枝,出現落葉、枯萎,我無法產出更多蘋果了,但還是有很多人站在我眼前、排著隊。我實在不想要他們枯等,那些再也產不出的好蘋果。」

所幸,面對罹病的席琳狄翁,粉絲們卻對她說:「我們愛的不是蘋果,而是這棵樹。」讓被疾病困擾的她重拾積極治療的念頭。

席琳狄翁當時也在自傳紀錄片中表示,「我把一生都給了音樂,成為一名表演者、享受每一刻,這種熱情是永遠不會消失的。」並承諾,自己就算要用爬的,她也要回到舞台上:

❝「我想念台下的人們,如果不能跑,我就用走的;如果不能走,我就用爬的,我永遠不會停下腳步。」 ❞

而此重返舞台為巴黎奧運獻唱,就是席琳狄翁回應當時對自己和粉絲們承諾,體現奧運「自我挑戰」、「永不放棄」精神的最佳寫照。


僵硬人症候群和漸凍人有什麼不同?症狀、表現有這些差異

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衛教資訊指出,僵硬人症候群(SPS)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免疫疾病,其每年的發生率約為百萬分之一,但有可能被低估了。

僵硬人症候群最早在1956年被描述,病人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脖子、肩膀和上背部逐漸僵硬,並且有陣發疼痛性肌肉痙攣以及行走困難。由於有很多這類病人合併有其它自體免疫疾病,這個疾病的免疫機制才逐漸被重視。

病人會有肌肉僵硬和陣發性肌肉痙攣性疼痛,症狀通常始於軀幹肌肉緊繃或僵硬,可能會慢慢擴散到四肢近端的肌肉。除了肌肉僵硬外,突然的運動、聲音、觸覺刺激或情緒激動,也會引起陣發性肌肉痙攣疼痛。僵硬的結果可能造成走路困難、舉步維艱。有些患者會出現步伐不穩、口齒不清、平衡失調。另外有被報導過的症狀包括癲癇、腦病變、行為改變、焦慮。若症狀局限於肢體。

其中最困擾患者的就是身體肌肉變得僵硬,觸感硬如皮革,若肢體也出現僵硬時,行走、活動都會受限。因此病罕見,患者很可能被當作太緊張或一般下背痛處理。此外,與常聽到的「漸凍人」不同,僵硬人症候群通常以肌肉僵硬緊繃為主,漸凍人則是漸進性的肌肉無力及萎縮,肌肉本身按起來不會硬梆梆的。

僵硬人症候群症狀有哪些?肌肉、肢體僵硬、下背痛是警訊

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醫師,於台大醫院神經部的衛教資訊分享的衛教資訊,僵硬人症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是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症狀為軀幹及近端肢體僵硬、緊縮,尤好發於腹部與下背部的肌肉。

僵硬人症候群多在成年後發病, 60~ 80 %的病人,血中及腦脊髓液中會出現抗麩胺酸脫羧基(酶)的抗體(Anti-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這種酵素是合成中樞神經一種抑制性傳導物質GABA所需的,若遭受到抗體的破壞,可能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的不足,使得肌肉產生過強的活性,繼而變得僵硬。

顧名思義最困擾僵硬人症候群患者的病徵,就是身體肌肉變得僵硬,觸感硬如鐵皮,若肢體也出現僵硬時,行走、活動都會受限因此病罕見,患者很可能被當作太緊張或一般下背痛處理

對於僵硬人症候群的治療,有些藥物可以改善患者軀幹及肢體僵硬的情形,但基於其自體免疫失調的機制,施以免疫治療藥物或使用血漿置換術、注射免疫球蛋白製劑,也能改善病情。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