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憂鬱症會好嗎?抗憂鬱藥物可以自行停藥、減藥?一文看懂抗鬱劑作用 | 健康遠見
憂鬱症

憂鬱症會好嗎?抗憂鬱藥物可以自行停藥、減藥?一文看懂抗鬱劑作用

一名罹患憂鬱症諮商心理師的真實告解
憂鬱症會好嗎?抗憂鬱藥物可以自行停藥、減藥?一文看懂抗鬱劑作用 憂鬱症會好嗎?抗憂鬱藥物可以自行停藥、減藥?一文看懂抗鬱劑作用。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akutaso

編按:每個人都不喜歡吃藥,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更是如此!尤其許多人常會反應,「最近心情、情緒比較穩定了,可以減藥了?」也有不少病友會表示,為什麼感覺,「抗憂鬱藥物吃2、3天都沒效?」事實上,抗鬱劑需要時間生效,且要持續服用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平心而論,我實在是個不聽話的病人。自從開始吃憂鬱症的藥,我就期盼著有一天能擺脫這些藥物。我經常在回診時問醫生:「最近情緒比較穩定了,可以減藥了吧?」醫生被我問得面露無奈,有一天終於忍無可忍地問我:「你說說看,為什麼這麼排斥吃藥?」

這個問題太容易回答了,我馬上可以寫出 5 千字小論文來說明。吃藥是生病的象徵,誰喜歡吃藥呢?如果我能夠漸漸地減藥、然後停藥,不就代表我已經康復了嗎?如果一直吃藥,絲毫沒有好轉的跡象,怎麼看都看不到盡頭,有哪個人受得了? 難道我要一輩子跟這些藥捆綁在一起嗎?每天需要吃藥總覺得很麻煩,好像無時不在提醒我還是個病人;還有,依賴著藥物,會讓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個弱者……

醫生聽了我的理由,拿出一本科學雜誌,讓我看「憂鬱症病人的大腦」和「一般人的大腦」在電子攝影下有什麼不同,再耐著性子跟我解釋著血清素、憂鬱症的生理/遺傳因素,我靜靜地聽著,坦白說,心裡還是有點不服氣的,但當時我一句話也沒有跟醫生爭辯。

回家後,我還是偷偷減藥了;然後,幾乎沒有例外,沒有多久憂鬱症又再次復發,我又開始覺得「痛不欲生」了,只好再把藥加回來。再隔不久,我又自行減藥……如此循環不已,直到我最終接受了自己的病。

我有許多個案也跟我一樣抗拒吃藥,有一位曾在自行停藥一個月之後就住進醫院精神科病房了。當年也抗拒吃藥的我,現在會循循誘導著我的個案。

因為,身為一個資深的病友,我吃過太多苦頭,悔不當初沒做一個聽話的病人啊!

憂鬱症可以自行停藥、減藥嗎?

如果自行減少或停止服用抗憂鬱藥物,可能會有以下風險:

● 停藥症候群:可能會出現焦慮不安、失眠、頭痛、疲倦、易怒等症狀。
● 復發風險:突然停藥可能會導致憂鬱症狀再次出現,甚至惡化。
● 戒斷症狀:部分患者在停藥二、三天後可能會出現噁心、頭暈、煩躁、失眠等戒斷症狀。

因此,建議在醫師的指導下逐步減少藥物劑量,以避免上述風險。如果在服藥過程中出現不適或副作用,應及時回診就醫,並遵循醫師的建議進行藥物調整。正確使用藥物對於康復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病人一聽到藥物不可自行停止,反而就會下定決心不接觸藥物,這樣的選擇反而會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因為害怕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決定使用冥想及斷食治療法,否決醫生進行手術的建議。本來可以根治的胰臟癌症,因為他這個決定而擴散,導致他的短暫生命結束。有很多憂鬱症患者也常因此延誤治療,導致災難性的結果:如自殺、家庭親情嚴重破壞、子女身心受創、人際關係粉碎及失去工作等。

如果自行減少或停止服用抗憂鬱藥物,可能會有停藥症候群、戒斷症狀、復發等風險。Pexels by cottonbro studio圖/如果自行減少或停止服用抗憂鬱藥物,可能會有停藥症候群、戒斷症狀、復發等風險。Pexels by cottonbro studio

我需要吃一輩子的藥嗎?

我曾經想過:「我需要吃一輩子憂鬱症的藥嗎?」經過了這麼多年,我的答案是:那就吃吧!假如我的體質就是需要藥物才能提高體內的血清素,我就會遵醫囑,乖乖地吃。

我雖然不是藥師,也不是精神科醫師;但關於精神科藥物,我也累積了不少基本常識,想在此分享一下。

不要太早對醫生開的藥物失望,抗憂鬱藥物通常要2-4週才會顯現出效果

首先,我介紹我的個案去看精神科醫師的時候,一定會提醒他們:抗憂鬱的藥物通常要 2 週到 4 週才會顯現出效果;所以,不要太早對醫生開的藥物失望。其次,精神科的藥物種類繁多,就算同為促進血清素再吸收的藥物,也分了很多種。如果 藥物效果不好,可以跟醫生討論改用 藥物或 藥物;同樣的,不需要太早對自己或對藥物失望

還有,有些藥物有明顯的副作用,例如:口乾、嗜睡、焦躁等等,這也不代表這種藥物不適合你;不妨請醫生根據你的副作用做些調整,或更改劑量,或再開一些針對副作用的藥物。

在此,我想說一個關於「副作用」的小故事。前文提過,我曾經試過多種助眠劑,最後終於找到一種藥,最能符合我「快速入眠,第二天不會昏睡」的需要。沒有多久,問題來了:這種助眠劑會讓我在睡著後夢遊,起床做了很多第二天我全無記憶的事。有一回,早上起床想烤些麵包來吃,打開烤箱竟然看到兩顆包了錫箔紙的馬鈴薯!

我打開一看,每顆馬鈴薯中間都切了一條縫,塞了奶油、灑了香料和鹽巴。這是兩顆完全準備妥當、只等著打開烤箱計時器來烤的馬鈴薯啊!問題是,我真的一點印象也沒有,顯然是昨晚睡夢中、在夢遊的情況下做的。我趕快諮詢了精神科醫師,換了其他的藥。

總而言之,病患若能與醫師配合無間,治療的效果就越好。這一點,我相信每一位精神科醫師都會同意我的。

憂鬱症病患有「知」的權力

說到「配合無間」,我對大部分的醫生是相當尊重的。只要是醫生說的,我都會認真地考慮,把它納入我的治療計劃中。問題是,我經常在不同的醫生那裡聽到不同的建議,這就讓我有些惱火了,有這些東西不能一次說完嗎?難道臺灣的精神科醫生所受的訓練竟然有這麼大的不同?

有一次,我照例去看一位已經看了好幾個月的醫生,醫生看了一下電腦螢幕,突然發現了我的年齡(為什麼現在才發現? ),就對我說:「你這個年紀,應該檢查一下荷爾蒙的分泌情況,排除是更年期的影響造成了憂鬱症狀。」哈囉!我已經看了好幾個月了,醫生現在才想到更年期?

還有一次,另一位醫生在看診結束前突然拋出一個問題:「你有沒有吃一些維他命補充營養?」我回答:「有吃一些綜合維他命。」醫生接著說:「你應該特別補充維生素B,那是補腦的。」當醫生說到「補腦」這個詞的時候,我真的覺得他好像把我當成沒唸過書的老太太,於是反問他:「是怎麼樣補腦?」他才說了一些科學方面的證據。哈囉!我歷任的醫生們:如果維生素B這麼重要,為什麼這麼晚才有人告訴我?

二十年來,我有豐富的看診經驗,大部分的時候是滿意的;但就是這一點讓我受不了。

如果必須排除更年期的影響,可不可以把它列入必要的檢查項目?如果某些營養素很重要,可不可以規定每一個精神科醫生都要提醒病患?不管那些重要的資訊是什麼,請一次說完好嗎?病患有「知」的權力啊!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是否可以長期進行,通常取決於個別患者的病情和治療反應。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圖/憂鬱症的藥物治療是否可以長期進行,通常取決於個別患者的病情和治療反應。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reepik

憂鬱症是否存在永久痊癒的可能?

難道憂鬱症沒有完全治癒的可能?當然不是的。在看憂鬱症是否能夠療癒之前,我們要先看看憂鬱症形成的原因。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表示,憂鬱症是一個多重因素所導致的一種疾病。

可能的因素包括:

一、生物學因素(腦內生物傳導、內分泌、大腦構造等)。

二、基因遺傳因素。

三、心理社會因素。

如果生病的原因是第一和二項,那麼,只要腦內生物傳導物質不變、內分泌不變、大腦構造不變,幾乎可以說,憂鬱症極可能隨之到老、到死亡。

唯有第三項有些許可能產生改變。有時憂鬱症確實跟許多重大的創傷和壓力有關,因為這些嚴重的打擊而憂鬱。那麼,病人在進行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時,只要針對這些創傷和壓力,很有可能習得新的處事原則、擁有新的人際關係、解決了許多錯誤的認知……但臨床上我們知道,很多人有時也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就莫名的憂鬱起來,一點線索都沒有,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循線追溯病人的心理致病因素就格外地困難。

話說回來,第三項所指的各項心理社會因素,要處理起來絕非一夕之功,往往曠日廢時,絕對需要與之長期作戰。各位病友最好有此心理準備,不要只談了一兩次就說:「這樣談話對我無效啦!」留下暗自扼腕嘆息的助人工作者,徒呼奈何。

我相信,只要與醫師合作,把該吃的藥都吃了,再加上充分討論過可能影響心理社會因素的種種人事物,避開容易讓自己感到莫大壓力的情境,要與憂鬱症和平共存並不是很難的事;甚至,也許長達十年、二十年都不再復發,這不就跟「治癒」沒有什麼差別了嗎?

憂鬱症的藥可以長期吃嗎?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是否可以長期進行,通常取決於個別患者的病情和治療反應。憂鬱症通常是一種會反覆發作的長期疾病,因此有時醫生會建議患者長期使用藥物以維持穩定狀態。不過,長期服用憂鬱症藥物可能會伴隨一些副作用,如體重增加、嗜睡等問題。

抗憂鬱藥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一般而言,憂鬱症藥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大部分憂鬱症患者在開始藥物治療後的 2 至 3 週內會開始感覺到療效,但要達到完全康復通常需要至少 6 個月以上的時間如果在二至四週後都沒有見效,患者應該主動告知醫師,以評估是否需要換藥或增加劑量

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因人而異,如果因為吃憂鬱症的藥導致身心狀況異常,應該與精神科醫師討論,以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定期回診也非常重要,讓醫生追蹤患者情況,監測藥物療效,並確保用藥安全。

  • (本文作者為林博、王瑞琪,原文節錄自《我是心理師,我得了憂鬱症:罹患憂鬱症的諮商心理師,教你如何與憂鬱症和平共處》/好的文化)
  • 《我是心理師,我得了憂鬱症:罹患憂鬱症的諮商心理師,教你如何與憂鬱症和平共處》書封/好的文化圖/《我是心理師,我得了憂鬱症:罹患憂鬱症的諮商心理師,教你如何與憂鬱症和平共處》書封/好的文化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