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24巴黎奧運,台灣羽球男雙「麟洋配」王齊麟、李洋,再度擊敗中國奪下金牌,寫下了奧運羽球男雙二連霸的超狂紀錄,讓台灣人為之瘋狂,全台再度掀起一股羽球熱。但專家提醒,羽球雖然不如其他球類頻繁發生肢體接觸與撞擊,羽球運動時高強度比賽和頻繁的急停急起動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運動傷害風險。
根據媒體報導,雖然在東京奧運後,李洋與王齊麟兩人面臨了受傷等生涯大低潮,許多賽事都在首輪被淘汰,世界排名也跌出前10大關,又因國際羽球總會(BWF)積分計算搞烏龍,導致史上首度出現有17支男雙組合參賽,加上兩人籤運不佳,被抽中5隊同組,更讓外界不看好他們晉級。
但李洋與王齊麟逆風向前,巴黎奧運首戰就擊敗世界第8的日本組合保木卓朗和小林優吾,打出信心的兩人,就這樣一路過關斬將殺進金牌戰,對手又是中國組合王昶、梁偉鏗,這次「麟洋配」再次震驚世界,成功完成奧運羽球男雙金牌連霸。
而同為世界頂尖羽球選手的戴資穎在訓練和比賽中展現出的技巧與耐力,激勵無數羽球愛好者,並在國人之中備受矚目。然而,即使是戴資穎這樣的頂尖選手,也無法完全避免運動傷害風險。
雖然不如其他球類頻繁發生肢體接觸與撞擊,羽球運動時高強度比賽和頻繁的急停急起動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運動傷害風險。就讓大學時曾身為羽球校隊成員的中醫師,透過長期對羽球的熱愛與專業知識,和大家一起分享常見羽球運動傷害。
圖/即使是戴資穎這樣的頂尖選手,也無法完全避免羽球帶來的運動傷害風險。中華奧會提供
羽球常見運動傷害
首先,運動過程中發力過猛、訓練過程中使用過度、姿勢不正確等問題,是羽球運動中最常見的傷害因素,容易導致扭挫傷,甚者韌帶撕裂。若無及時治療以及充分休息,更有可能引發慢性運動損傷及長期痠痛問題。
足踝、膝蓋、肩膀和手肘是羽球運動中較容易受傷的部位,包含腳踝翻船扭挫傷、足部韌帶撕裂、膝蓋半月板受損、網球肘等,都是中醫門診經常遇到的案例。
其次,羽球運動中的揮拍及跑位步伐較固定,身體左右兩側各自有特定施力方式。例如:向前救球時多為慣用腳向前弓步、非慣用腳在後側輔助蹬出。如果沒有針對另一側肢體進行對稱強化訓練,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左右肢體歪斜不對稱,引發酸痛和不適。
再者,羽球運動中多數為往前側發力揮拍,這樣的動作模式容易造成身體前後肌群的不平衡,需要在日常訓練中強化背部肌群。若無平衡訓練,容易使前側肌群過度發達,進而引發肩胛骨前傾和駝背等問題,影響身體姿態和穩定性。
常見羽球運動傷害
手肘:網球肘。
前側肌群過度發達:肩胛骨前傾/駝背。
揮拍跑位步伐固定:左右肢體不平衡/痠痛不適。
膝蓋:半月板受損。
膝蓋/腳踝:韌帶撕裂。
腳踝:翻船扭挫傷。
圖/透過了解羽球伴隨的運動傷害風險,我們可以提前安排合理的運動模式,並在意外發生時知道尋求醫療協助的重要性。Pexels by Vlad Vasnetsov
羽球運動傷害與中醫治療
若不幸發生運動傷害,把握黃金治療時間對於傷勢復原扮演關鍵角色。早期治療效果較為顯著,舊傷復原則較為困難,因此受傷急性期建議儘早就醫。若症狀拖延、或是生活中仍然會使用到患側,容易加重傷勢,甚至發展成難治療的長期慢性疼痛。
有一位 14 歲的羽球選手患者,因就讀體育班需大量練習,即便前一天訓練過度肌肉痠痛或甚至受傷,教練也無法讓他休息太久,因此在受傷初期或是特別痠痛時會即時到門診尋求協助。在針灸治療幫忙下,加速緩解了急性肌肉痠痛,可有效減緩傷勢累積,並降低受傷造成下次運動傷害的風險。
針對運動傷害,中醫在門診中經常採用以下治療方式:
針灸治療:透過刺激穴位經絡、肌痛點等方式,治療受傷部位。若有肢體不平衡、結構歪斜的問題,也可透過針灸放鬆緊繃處的肌肉,調整身體張力。
傷科手法:若有筋骨錯位、肌肉過度僵硬等問題,視情況加入推拿導引、拔伸復位等手法,可強化復原。
中藥調理:可同時針對體質開立中藥內服或外用藥布,加速外傷復原與止痛。
圖/常見羽球運動傷害。馬光醫療網提供
俗話說:「預防勝於治療。」為了避免羽球運動傷害,我們還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
運動前預留充分時間熱身,提高肌肉和關節的柔韌度,降低受傷的可能。
注重均衡的肌肉訓練,同時強化非慣用側的肌肉,以保持身體的平衡。
選擇合適的運動裝備,如專業的羽球鞋、受傷時使用的護踝等輔具,提供良好的支撐和保護。
運動後的收操放鬆也同樣重要,有助於減少肌肉酸痛和疲勞,促進身體全面恢復。
透過了解羽球伴隨的運動傷害風險,我們可以提前安排合理的運動模式,並在意外發生時知道尋求醫療協助的重要性。羽球愛好者們可以在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運動傷害的風險,保持良好的身體健康狀態。
更多內容請至【馬光醫療網】/【臉書粉絲團:馬光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