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做瑜伽時閉氣,真的是眾人口中的重罪嗎?舉重運動員會用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這種技巧,吸氣後繃緊核心,然後試著吐氣,並用聲帶(負責調節經過喉嚨的氣流)停住空氣。短跑運動員在短跑比賽中也不太呼吸。在以上的例子及其他生理活動中,閉氣是累積腹內壓的重要方法。若運動員全都乖乖聽從瑜伽教師的提示「不要忘了呼吸」,其表現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舉重者更有可能發生危險。
做瑜伽時閉氣,真的是眾人口中的重罪嗎?
橫膈膜是腹部圓柱的頂部,會壓向腹部,側壁及骨盆底一起用力,藉此穩定軀幹及脊椎。難怪瑜伽士在做高難度的體位法時,偶爾會憋氣,教師們則常常大喊:「不要忘了呼吸!」但是,做瑜伽時閉氣,真的是眾人口中的重罪嗎?
舉重運動員會用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這種技巧,吸氣後繃緊核心,然後試著吐氣,並用聲帶(負責調節經過喉嚨的氣流)停住空氣。短跑運動員在短跑比賽中也不太呼吸。
在 100 公尺的比賽中,奧運短跑選手常會全程閉氣(通常不到 10 秒),或只會稍稍呼吸。登山者碰到難關,需要穩定的腹內壓,這時閉氣就很有用。在以上的例子及其他生理活動中,閉氣是累積腹內壓的重要方法。若運動員全都乖乖聽從瑜伽教師的提示「不要忘了呼吸」,其表現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舉重者更有可能發生危險。
每個瑜伽姿勢都會以不同的方法影響呼吸
瑜伽並非奧運項目——至少目前還不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用幻椅式為例。練習幻椅式時,伸長手臂會產生遠離質量中心的槓桿,並加劇軀幹的傾斜角度,從各方面來說都頗具難度,尤其是在姿勢中停留 5 -10 次呼吸時。
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幻椅式和奧運抓舉的坐姿階段相當類似,而奧運舉重運動員會在操作時閉氣,但瑜伽士卻往往不被允許。或許對幾乎從沒把手舉過頭、背部伸肌張力很弱的初學者來說,做幻椅式時憋氣,比較能持續至老師計算的 5 ~ 10 次呼吸。
圖/Unsplash by JD Mason
此外,大家在做後彎時,會否覺得呼吸困難?
操作低弓步式(Añjaney sana)這類後彎動作時,請思考橫膈膜與核心肌肉組織的連接。人在靜止時(例如躺下),髂腰肌、核心肌肉組織和肋間肌等皆處於放鬆狀態,能隨著每次呼吸自由移動,然而,在低弓步式這樣的姿勢裡,上述結構皆會緊繃,無法輕鬆移動,就連胸廓自由移動的能力也會受限。
脊椎活動度很高的人或許能輕鬆後彎,呼吸的變化也不大,但若是較為緊繃者,全身的肌肉組織都比較緊,對呼吸的影響也更大。練習瑜伽時,我們不能預期「無論做什麼姿勢,呼吸都應該很容易」,而應該先有「每個姿勢都會以不同的方法影響呼吸」的認知。
鼓勵學員在姿勢中也要呼吸沒問題,但做瑜伽時偶爾也可以憋氣
鼓勵學員在姿勢中也要呼吸,並沒有問題,但別只記得喊「不要忘了呼吸!」而應試著多一些同理。或許可以用問題取代命令,給學員更好的提示:「在姿勢中能順暢呼吸嗎?試著不憋氣,改為使用勝利呼吸法(ujjayi,又稱海洋呼吸法ocean breathing)保持腹部穩定如何?」
總之,做瑜伽時偶爾也可以憋氣。手倒立這個姿勢需要非常穩定的腹內壓,抬起身體時閉氣或許會有幫助。等你能自豪地保持平衡,然後再恢復呼吸就好。
同樣地,做輪式(Urdhva Dhanurasana)時,憋氣說不定對有些人(尤其是比較緊繃的人)很有幫助,等姿勢來到頂點再恢復呼吸即可。
(本文作者為安德魯.麥高尼戈(Andrew McGonigle)、馬修.胡伊(Matthew Huy),原文節錄自《瑜伽生理學解剖全書:最新科學研究實證,從生理學與解剖視角, 探討瑜伽如何影響人體機能與健康》/格致文化出版)
圖/《瑜伽生理學解剖全書:最新科學研究實證,從生理學與解剖視角, 探討瑜伽如何影響人體機能與健康》/格致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