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農曆七月「鬼門開」,習俗上民眾認為此時諸事不宜,不但不願在鬼月敏感時間看病,更特別忌諱安排開刀、手術、住院等醫療行為。對此,振興醫院院長魏崢指出,臨床上不少患者忌諱農曆七月就醫治療,只有在疾病嚴重度較高、不得已的緊急情況下,才會勉為其難接受手術,理論上這個月的手術的風險應該比平時來得高才對,但實際統計數字卻顯示沒有比較高。
農曆 7 月鬼門開,傳統認為諸事不宜,民眾特別忌諱在此時就醫,安排手術日期也希望避開敏感時間,對此,振興醫院院長魏崢表示,根據 2013 年至 2017 年觀察,院內共有 2943 名患者接受心臟大手術,整體死亡率約為 4.0 %,其中有 196 位患者是在農曆 7 月治療,死亡率還低於整體,僅為 2.6 %。他也呼籲,民眾該接受治療時,無需避諱農曆 7 月,以免耽誤先機,延誤病情。
別再迷信!特殊月動手術風險比平常還低
農曆 7 月及黑色星期五分別是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敏感時間,許多民眾會因傳統迷信不肯在此時就醫或安排手術。
振興醫院特別進行調查,發現在 2013 年至 2017 年的 5 年間,院內共有 2943 名患者接受心臟大手術,整體死亡率約為 4.0 %,其中有 196 位患者是在農曆 7 月接受手術,死亡率卻低於整體,僅為 2.6 %,而 26 位患者在黑色星期五( 13 號星期五)接受手術,其死亡率更低,沒有人死亡。
從調查中顯示,些被視為不吉利的特定月份或日期完全不會影響到心臟大手術的成功率,顛覆了大家一直以來固著的觀念。振興醫院也提到,此次調查數據量龐大,可信度很高,這大大挑戰地了長期以來文化習俗的觀念。
(延伸閱讀:鬼月禁忌多?農曆七月不能搬家、剪頭髮?專家帶你從民俗與科學角度看 10 大注意事項)
科學數據提供民眾醫療選擇最佳的依據
魏崢指出,臨床上不少患者忌諱農曆 7 月治療,只有在不得已的緊急情況下才勉為其難地接受手術,其疾病嚴重度比較高,理論上這個月的手術的風險應該比平日來得高才對,但實際的統計數字卻顯示沒有比較高。
魏崢院長強調,希望這項觀察結果,對於公眾意識的提升和醫療決策的改進具有實質的意義,並提醒大家,無論是什麼文化背景,科學數據都應是做出醫療選擇的最佳依據。
核稿編輯:陳如頤
(NOW健康 陳郁茹 台北報導;本文轉載自NOW健康網站)
專欄簡介:
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NOW健康》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新知,適用於0到100歲以上。基因與生俱來,體質後天翻轉;打造長壽體質,就從《NOW健康》開始。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盡在「NOW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