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生育市場對於代理孕母的合宜性不斷爭論,台灣也計劃開放合法化。然而,是否能夠成功開放及其相關的法律問題與配套措施,仍讓許多專家憂心忡忡。這個話題在國內未演先熱,引發了熱議,尤其是在社交平台上,愈來愈多女性菁英選擇不婚,轉而尋求代理孕母的途徑,孕育自己的下一代。她們跳過挑選配偶的麻煩,免除傳統婚姻的束縛,真實地追求生活中的自由,同時也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這些選擇站在某些角度上,比誰都顯得正向與勇敢。
除了這些女性外,部分尋求代孕的是因不孕問題且難以求子的夫妻,或者妻子身體不適合或擁有高風險疾病者,亦或是同性伴侶無法擁有自己血脈的孩子。在種種考量下,他們開始考慮尋求代理孕母的途徑。
(延伸閱讀:身體健康不一定能懷孕?注意6大不孕體質症狀,男女12種可能原因)
代孕可分為傳統代孕和妊娠代孕2類型
技術上,代孕分為傳統代孕(人工授精)和妊娠代孕(試管嬰兒)兩類。
傳統代孕需要使用合法男性的精子,以人工授精的方式與代孕者的卵子結合,再由代理孕母懷胎生產。然而,代孕者多為貧窮或教育水平較低的婦女,她們為了賺錢而甘願出借自己的子宮,這種方法因優生學考量較少被選擇。
而妊娠代孕則需要先評估自身是否有良好的卵子及合法的精子,透過試管成功孵化的胚胎(試管嬰兒)植入孕母的子宮中,進行長達 10 個月的孕育。此方法中,代理孕母與寶寶並無血緣關係,通常孕母生完寶寶後就會將子女權讓給需求者。
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區常見此類代孕服務,而台灣、中國與香港有這類需求的人也因美國為屬地主義,寶寶出生後就擁有美國籍,所以較多會優先選擇美國。
(延伸閱讀:台灣代理孕母合法化有望?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增列單身、代孕及同性伴侶)
圖/代理孕母合法化在技術、道德倫理和法律層面都需要多方面考量。Unsplash by Han Myo Htwe
近年來,赴美產子或赴美代孕需求增加
近年來,赴美產子或赴美代孕的需求增加,催生了更多的 24 小時月嫂照護服務。當寶寶呱呱落地,月嫂們便開始照顧寶寶的起居飲食、睡眠作息與生理評估等。
計劃赴美生子的爸媽們,往往租借臨時居住處所,聘請月嫂可以減緩生活不便、焦慮與不安全感。
隨著寶寶逐漸成長,身份資料辦理齊全,寶寶即將跟著回國。大部分爸媽也希望月嫂在長程飛行中協助照護寶寶的生理與情緒,一同返回國門。
以美國為例,一趟海外代孕至寶寶成功帶回的總花費高達新台幣 300 - 400 萬元以上,但其中代理孕母的風險也需要醫病評估進去。
如當地法例規範是否友善與簽訂的合作合約是否對孕母與委託方公平合理,除此之外也要考量孕母的本身歲數、飲食習慣、居住環境、同住家人、自我身心健康狀態是否正常。
最後再進一步瞭解孕母已是第幾次妊娠,產後是否可以提供一週初乳餵養寶寶..等,這些都是委託人可事先做好功課與挑選的。此風在中國一線城市與香港尤其盛行,因此每月可接收數 10 件以上的赴美月嫂照護需求。
而這樣的情況也反映出,有經濟實力的族群渴望擁有自己的孩子,並有能力付出資源。這些孩子出生後,備受家庭關愛與期待,教育資源也較高。要減少社會問題,需提升全民教育水平。
政府應考慮有條件式開放代孕合法化,對孕母進行管理、篩選與淘汰,保障弱勢婦女的工作選擇權,幫助生理或健康條件不允許的爸媽們,為國家孕育下一代,而非僅單向禁止墮胎來提倡生育。
總之,代理孕母合法化在技術、道德倫理和法律層面都需要多方面考量。期許未來能有機會在完善的配套措施下,真正實現並積極落實解救低迷的生育率,為有需求的家庭也帶來希望。
(本文作者為孕產規劃師/人力資源管理師—王思涵)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健康遠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