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俗話說的好「儲存骨本趁年輕,預防骨鬆要即時!」根據研究,台灣50歲以上民眾罹患骨質疏鬆的比例為8.1 %,且女多於男,約每10位女性便有1位罹患骨鬆。但骨質疏鬆症狀有哪些?你我該如何預防?除了飲食加強補鈣外,骨質疏鬆吃什麼有幫助?一起跟著專業中醫師從中醫角度出發,學會日常居家保健法,為自己存骨本,維持老後行動力。
骨質疏鬆症狀難察覺!上年紀駝背身高變矮當心
「阿嬤常說大腿很痛,可是又沒有跌倒或是撞到⋯⋯」如果家中長輩不時有不明原因的疼痛,當心,可能是骨質疏鬆找上門喔!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沉默的疾病,罹患初期患者本身並沒有任何症狀,可能僅有駝背、身高變矮、行動力變慢等些微外觀變化而不易察覺。
然而,當骨質流失到一定程度時,便會開始出現疼痛反應,甚至只是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一個用力的動作,如打噴嚏、咳嗽等,即會出現嚴重的骨折,進而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失能、死亡。
(延伸閱讀:預防骨幹變老!78歲前奧運體操選手:每天做這動作不駝背、體態優美)
50歲以上女性,約每10位有1位罹患骨質疏鬆症
根據國民健康署 106-109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分析, 50 歲以上民眾骨質疏鬆的比例為 8.1 %,其中又以女性高於男性,女性約每 10 位便有 1 位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對於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而言,骨質疏鬆症是每個人必須認識與面對的課題。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若能於年輕時多增加 10 %的骨密度,便能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達 13 年!而探究骨質疏鬆的原因,不外乎是骨(鈣)質的攝取不足及持續流失,因此,只要增加攝取並減少流失即能有效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
圖/平時多食用乳製品、豆製品、小魚乾、黑芝麻、堅果類等含鈣量高的食物,有助增加鈣質攝取。photoAC by nobodyfly
增加骨密度食物有這些,吃對提升飲食鈣質攝取
要增加鈣質的攝取,平日可多食用乳製品、豆製品、小魚乾、黑芝麻、堅果類等含鈣量高的食物,此外,能透過曬太陽的方式加強體內維生素D3的合成,促進腸胃道對於鈣質的吸收,幫助骨鈣的合成。
預防骨質疏鬆症上身,減少鈣質流失日常這樣做
減少鈣質流失當中,除了減少吸菸,避免酗酒、過度飲用咖啡等不良生活習慣,更要強化自身肌力及肌肉量,可多從事如抬腿、爬樓梯、舉重、深蹲等負重運動,並攝取優質蛋白。
健康充足的肌肉能夠更有效地將鈣質鎖在骨頭之中,延緩骨頭的老化及骨質的流失,且在訓練肌肉協調性的同時,更能有效預防跌倒、降低骨折的風險!
(延伸閱讀:肌少症如何改善?醫推4招「椅子瑜珈」肌少症運動,坐著也能練肌力)
圖/中醫治療骨質疏鬆,除中藥調理外,同時也會搭配針灸、傷科推拿手法處理。Pexels by Maksim Goncharenok
骨質疏鬆中醫食療:加味四君子湯、龜鹿二仙膠
從中醫觀點看骨質疏鬆症,講究健脾補腎、活血化瘀
就中醫五臟理論而言,脾主四肢肌肉、腎主骨,故骨質疏鬆是「脾虛、腎虛、血瘀」的綜合表現,因此在治療上,以「健脾補腎為主,活血化瘀為輔」為治療原則,須同時針對肌肉、骨骼及腸胃功能做調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藥方面,以加味四君子湯作為健脾首選,增進腸胃功能,幫助鈣質及蛋白質的吸收,養好周身的肌肉;以龜鹿二仙膠滋腎補骨,提供骨質合成最好的原料。
骨質疏鬆中醫針灸足三里穴、湧泉穴、血海穴助治療
針灸方面,足三里穴健脾益氣、增進胃腸吸收;湧泉穴養腎補骨、促進骨骼的生長與修復;血海穴活血化瘀、促進肌肉的修復,緩解疼痛疲勞,幫助肌肉更有效地鎖住骨鈣。此外,亦能透過傷科推拿手法,強化肌肉肌力的恢復,維持肌肉健康,減緩骨鈣的流失!
儲存骨本趁年輕,預防骨鬆要即時
骨質的流失及胃腸功能的退化,將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因此,預防骨質疏鬆要從年輕時做起,盡早存好骨本,骨質疏鬆症自然不會找上門!
更多內容請至【馬光醫療網】/【臉書粉絲團:馬光醫療網】